使用历史教学过渡语的反思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重视导入语,认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过渡语。实际上,教学中过渡语的设置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是否有巧妙的过渡语不仅体现了一节课的课堂结构是否严谨,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试想如果一堂课一直平铺直叙,难免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巧妙的过渡语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课堂的一个小的点缀,却能让课堂教学熠熠生辉。像女人脖颈上的一小片丝巾,虽不张扬,却彰显着个性,让人眼前一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成功的过渡语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举例来说,学习完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后,我这样过渡到下一目的学习:“继唐太宗之后,我们接着来认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学生齐答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争议颇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传说她专断刚烈、爱惜人才、心狠手辣等,但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学生马上饶有兴趣的开始阅读归纳了;在学习了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我用这样的过渡: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下一目“盛世经济的繁荣”的学习中。

  当然,既然过渡语的使用是一门教学艺术,难免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实践、尝试,方能达到一堂课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开元   平铺直叙   专断   归纳   巧妙   繁荣   皇帝   课堂   重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