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人性《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范文

  我设计的问题具有争议,主要考察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体谅程度。从学生回答中完全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的理解父母,有的不理解,这完全在情理之中。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同时存在情感差异。关键是点化迷茫在情感世界里的学生,引领他们走出误区,真真正正感受人性的真、善、美!

  学生通过交流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情感、经历诠释人性的真谛。学生与角色发生情感共鸣,从学生的回答中已经得到证实——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思想是鲜活的个体,学生情感丰富、细腻。他们的回答真实、亲切、自然。学生以自己经历诠释角色人物情感,觉得课文中角色就是自己,说的就是自己的事。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体验那淳朴的真、善、美。这胜过教师繁琐的分析上百倍。教师的分析只代表我们执教者的思维方式、情感,越俎代庖只能泯灭学生个性。如此长期习惯我们的思维方式,谁能保证学生能得到个性发展呢?

  写作文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家庭的看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否深受课文情感熏陶之手段。学生情感、悄悄话尽情地流露于作文中。我相信他们的人性会得到启发,点化!或许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认识到家人对他的关爱,或许有的并不顿悟,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执教者继续打情感教学攻坚战!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特点——人文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人性   越俎代庖   目的   攻坚战   课文   弱小   角色   真实   教师   情感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