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案-鳟鱼

教学目的:

1、能积极的参与聆听活动,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2、 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重奏乐、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并试着运用有关知识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
教学重点:1、赏析音乐作品《鳟鱼五重奏》2、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进行创作
教具备置:多媒体、钢琴
教学方法:赏听、示范、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 作品结构图(略)
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¹+A²+A³……
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环节及过程:引入 以讲述故事方式引入新课《鳟鱼五重奏》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对作品《鳟鱼五重奏》赏听的兴趣
感受体验 1、 教唱作品的主题旋律。2、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设想故事的结局。3、 揭示作品的背景、介绍作者。 1、 学唱作品的主题旋律。2、 听音乐,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故事补充完整并讲述。3、 获得作品背景及作者知识。
理智赏析 4、 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和所听到的音乐讨论重奏乐。5、 放几段音乐引导学生从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等个方面找每段音乐的异同。6、 总结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 4、 思考重奏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5、 找出各段音乐的异同。6、 获得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音乐知识。
巩固创新 7、 出示题目:请你根据所学的变奏知识为歌曲《小星星》做变奏8、 师生共同评价。 7、 小组集体讨论、商议共同完成作业 并展示。8、 师生共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   鳟鱼   舒伯特   曲式   变奏   重奏   手法   知识   作品   主题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