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四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解答重点练习并理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弄清叙议如何有机结合。

  〖教学步骤

  一、总结虚词其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代词,那(此系远指,指褒禅埋葬之时)

  2、距其院东五里——代词,这(此系近指,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代仆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前“其”:代词,它(代“穴”)。

  后“其”:代词,那些(远指,作“好游者”定语)。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其”:代词,它(代后洞)。

  后“其”:代词,代游客,此处须用本名,不用现代语代词。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8、而余亦悔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代词,洞,洞壁。

  11、谬其传——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二、问题讨论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1、过渡衔接;2、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3、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提示:

  1、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2、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侮”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3、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定一人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编订的“前后两部分对照表”,其他同学补充订正。)

  三、自学苏轼《石钟山记》,并与《游褒禅山记》比较。

  【教学反思】

  事实证明:脉络清晰学生就会创造出令人惊异知识的沃土。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积极创造自主学习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当前创新教育实施新课程该改革的需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把大海、蓝天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尽情翱翔吧。

  【教学建议】

  语文的图表式教学

  近一个世纪以来,语文教学经过了几次巨大变革,整个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方式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启发式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法、单元教学法、自学导读法等曾被广大语文教师普遍接受,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又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但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教学在高考的重压之下,步履维艰,改革的步子喊了几十年,变化不是很大,一些旧观念仍在束缚着人们的手脚,满堂灌,机械填鸭、死学死记还常有所见。为高考而教学,整天讲练,还普遍存在。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怎能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所以,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广大语文教师必须挣脱精神的窒梏,走向一条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新路,这样就必须建立语文立体化教学的新格局。

  所谓语文立体化,就是课内课外相连通,书内书外相交融,立体化,多元式,大语文。高中语文教学立体化的提出是时代的挑战,它要求语文教学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较为封闭的教学模式,使语文的教学形势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内容具有人文性、时代性和实用性。为此,我认为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需要学习去充实,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便是难于超越的语文教科书。我想本文宜图表式教学

  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奇伟   课时   代词   教学法   教学改革   议论   高中   时代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