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平衡教学反思

  在上课初始,我采用跷跷板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猜一猜:如果哥哥坐上去,跷跷板会怎么样?进而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揭示课题“制造平衡”。

  在认识实验器材杠杆尺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提出问题,“在杠杆尺左边第1格挂2个钩码,怎样可以使杠杆尺平衡?”学生先猜想,然后再动手验证,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在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两边的质量一样,到支点的距离一样,就会平衡。揭示概念“等臂平衡”,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杠杆尺平衡的条件,为下面不等臂平衡的学习进行铺垫。

  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在探究“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时,我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还在左边的第2格挂3个钩码,右边不挂在第2格,你能找到其他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吗?”,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孩子们经历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整理等,也加深了对杠杆平衡原理的理解,学习效果比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反思   跷跷板   杠杆   主动性   支点   归纳   积极性   课题   条件   经验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