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上空气的存在教学设计

  题目:空气的存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北京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课时。

  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而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来说,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教材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认知起点:《科学》课中的实验活动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他们通过三年级三个单元的科学学习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而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

  2、儿童心理分析:三年级孩子面对新知识的态度是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对科学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经常会自发地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兴趣或疑问,从而引发其探究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另外,三年级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甚至辩论加深对科学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

  1、以旧带新,在学生原有的的生活经验、经历基础上,设计与课题直接关联的实验活动。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将是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充分体验和感悟。

  科学课的教学强调动手,更强调动脑。在引导学生活动时,始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考活动。在各层次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伴随着思维的参与。随着学生所获得的事实的增多,希望学生的思考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深度。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空气的性质,并要求他们用文字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很好的使学生保持思维与活动同在,否则活动会仅停留在“玩”的层面。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的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的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筋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提出:在成人适当的帮助下,儿童常常可以完成他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教师要经常根据儿童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脚手架来帮助儿童。学生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扮演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一个引领者和促进者,也就是说教师要为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但不是“告诉”更不能“替代”。所以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不仅是连接探究全过程的支点,更是学生有效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保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能力、方法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教具准备:

  香水、透明塑料袋、乒乓球、水槽、玻璃杯、塑料杯、吸管、粉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魔术导入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水槽、玻璃杯和一个乒乓球

  猜测: 将乒乓球放水槽中会怎样?用玻璃杯罩着乒乓球竖直倒扣在水槽中,乒乓球会在玻璃杯什么位置?(教师演示)

  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将玻璃杯换成软塑料杯重复上面实验,看结果!(教师演示)

  提问:这又是为什么呢?

  出示玻璃杯和软塑料杯的底部给学生看(一个有孔一个没有)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空气在哪里呢你知道么?(学生自由发言)

  2、感受空气

  你看得到空气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我们大家中间都隔着一层空气,可是我们却能互相看见,这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特点?

  3、结论:我们的四周都是空气,空气是无所不在的。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空气看不到摸不着,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看到空气的存在呢?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粉笔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拔。

  ①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使空气鼓起来。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③把玻璃杯倒扣水中。④把粉笔放水中??)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空气确实存在。(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4、空气占有空间

  为什么玻璃杯扣水中杯里没有水进入?

  实验:怎样让杯子里的纸团不湿?

  5、空气的流动

  ①师: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②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四、总结与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知识?

  1、还有哪些有关空气的问题你想再去探究呢?

  篇二:三年级语文空气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七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卡。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看不到,摸不到, 没颜色,没味道, 生命世界当个宝,一时一刻少不了。——空气

  2、学生猜谜语,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1、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2、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3、教师引出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猴子一起去寻找空气。

  三、熟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

  (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四、作业:

  1、课后想一想空气还可以在哪里?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做 “海绵实验”。

  2、把你在本课中找到的好句抄在采集本上。

  附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无处不在)

  篇三:三年级《空气在哪里》教案

  空气在哪里教案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认识空气

  1、师: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拿出事先准备的一只大的空盒子,放在讲台上。)

  2、师:在把礼物送给大家之前,我想问一下,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箱子里是什么?

  生1:用眼睛看一看。

  生2:用手摸一摸。

  生3、用鼻子闻一闻。

  生4、用嘴巴尝一尝。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谁愿意上来观察?我还有个要求,观察时,只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不能直接说出礼物的名称。 生: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声音;没有感觉?? 随机板书学生的感受,比如:(看)没有颜色、透明,(尝)没有味道,(闻)没有气味,(听)没有声音,(摸)没有感觉??)

  3、师:根据刚才的观察记录,大家能猜测出老师的礼物是什么吗? (预设:生:水。师:那么让我们听听水的声音,你来摇一摇。没有声音。那是什么?)

  生:空气。

  4、师:对,箱子里的礼物就是空气,这可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为什么说空气非常珍贵呢?谁愿意帮助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

  生1:可以让我们自由呼吸。生2:空气可以让皮球跳得老高。 生3:可以帮助燃烧。 生4:可以形成风。 ??

  5、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研究一下)空气。(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通过“送礼物”这一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人人经历捕捉空气、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过程。学生通过交流,通过自己的手、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也感知到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为本课下面的探

  究活动及以后课时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二、利用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1、师(过渡):我们能不能离开空气?既然空气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在哪里能找到空气呢?(板书:在哪里)你来猜一猜。

  生1:教室里有空气生2:校园里有空气 生3:走廊里有空气 生4:公园里有空气 生5:大森林里有空气生 6:地球上到处都是空气 ??

  2、师:既然空气到处存在,那么,你们的证据是什么呢?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想办法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感觉一下空气的存在吗?

  生:做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

  3、师: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安全、仔细观察生2:要设计实验方案

  师:做实验时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认真、仔细观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师:下面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感觉到空气存在在哪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6、汇报讨论结果

  组1:分别把砖块、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

  组2: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没有气泡,斜放有气泡。

  组3: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气装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挤、可以拍

  组4:用书扇她的头发,头发也动了起来 ??

  7、师: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1:我们组用的实验材料是粉笔和水。我们把粉笔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粉笔中有空气存在。

  生2:我们组用的实验材料是塑料袋。我们把塑料袋向空中一兜,发现塑料袋鼓了起来,说明空气在我们身边。

  生3:我们组用的实验材料是气球。我们用嘴吹气球,气球鼓起来了,发现我们的身体里有空气。

  ??

  9、师:同学们运用这么多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空气,现在你知道空气在哪里了吗?

  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身体里??

  师:是啊,空气无处不在。(板书: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好奇心与动手玩是学生的天性,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合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

  《实验准备: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1、师: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老师打算奖励大家,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谁来给我做助手?(教师找一个小朋友当助手。)

  (教师拿一小张旧报纸。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再把纸放入水中。)

  2、师:纸放在水里,会湿吗?

  生:会

  (教师又拿出一张纸交给小助手让他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证实这的确是一张普通的旧报纸。教师接着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动几下,然后,教师让小助手把纸捏成一团,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师检查后,对小助手说:请把透明的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

  师:同学们再来猜测一下:纸会湿吗?

  生1:不会湿生2:会湿

  师:(过渡)现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那么纸到底会不会湿呢?小组合作,亲自验证一下。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

  生分组研究,教师到各组参与研究。

  3、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

  4、学生汇报交流。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组1:我们组是这样做的:先把一张纸塞到杯子的底部,然后把杯子竖直扣入水中,再慢慢提起来,杯子底部的纸没有湿。这说明杯子里有空气堵着,所以水进不去,纸就不会湿。

  组2:我们把纸塞到杯子的底部,再把杯子竖直扣入水中,纸没有湿,但是向外拿的时候杯子一歪,里面就往外冒气泡,当把杯子拿出来时,发现纸湿了。

  师:这两个组的实验结论不一样,你认为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当竖直放、竖直提起的时候,纸不会湿;当杯子倾斜时,纸就湿了。 师:这是为什么?

  生:当杯子竖直放进水里时,里面有空气堵着,水进不去,纸不会湿;当杯子倾斜时,空气跑了出来,水进去了,所以纸才湿了。

  5、分析现象,获得结论:

  师:现在,你对空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生1:空气是能流动的,像水一样。

  生2:空气能到处跑。

  生3:空气能占空间,只有空气走了,水才能进来。

  (板书:流动 占据空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中对这一环节只设计了一个:“杯子底部的纸团会不会湿”的实验。为了让学生充分地探究、充分地体验,我准备了让三年级学生既感到好玩又有一定

  经验基础的探究材料,安排充分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究。自选材料、合作设计出:把杯子斜着放进水中,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洞等实验。真正感知到看似空的瓶子、杯子中确实有空气充满着(空气占据着空间)】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探究,你都知道了哪些科学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生:(空气在我们的周围,空气有重量,没有颜色、透明,做实验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要有耐心并要细心)??

  师: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空气的知识,课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空气的知识制作一个小玩具。下节课我们再展示交流。(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不然学生会做出来)

  【设计意图: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虽结束了,但是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这一环节的安排就是要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附:板书设计】

  空气在哪里

  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无处不在

  会流动

  占据空间

  有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空气   板书   粉笔   玻璃杯   杯子   水中   透明   教师   科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