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

  1.自由读诗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

  指名读。

  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

  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女同学读前两句——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男同学读后两句——

  (三)初识“托物言志”

  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

  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

  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

  1.讲述背景: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先生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画像上的`人是谁?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文天祥的诗句,读——

  他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

  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

  1.学生看资料。边看边想,你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有了更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

  生对哪一句有新的感悟,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诗句,师指导读。

  3.如果你是于谦,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吟起自己年少时所写的这首诗?指名读。

  (三)入境诵读

  【播放音乐,出示简介,生自己看】

  【继续播放音乐,师讲述】

  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

  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

  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

  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四、读咏物诗,激荡“清白”之音

  (一)介绍其它咏物诗

  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

  【出示】《墨梅》《竹石》

  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朗读古诗的方法,揣摩一下怎么读这两首诗,读好了,就说明你基本读懂了。指名读,师指导读。

  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我们还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

  (二)吟咏“清白”民族魂

  1.串读三首诗

  【出示】《墨梅》《石灰吟》《竹石》

  愿意再读读这三首诗吗?

  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

  2.生汇报

  (师可以提示:从表达的志向的角度,从诗人的朝代,从文字的角度,从选择“物”的角度等)

  3.揭示“民族魂”

  读着读着,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了三句诗。我想请在这节课上认为自己的朗读有进步的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只流清气满乾坤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

  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三首诗读成了三个词。指名读。谁能把这三个词的涵义读出来。

  【出示】清气清白坚劲

  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

  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清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石灰   志向   古诗   画像   清白   诗句   诗人   人间   自由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