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雪松独特的本领,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强者和智者形象。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学习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及课末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积累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谁来读一读?

  出示: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威武不屈 宁折不弯

  师:你读得很正确。这些词的意思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指名读,要读出慷慨激昂。

  2、师:这位同学读得豪迈、坚定。从这些词我们感受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正面抗争的精神。其实,面对困难还有另一种方式,这就是《山谷中的谜底》所告诉我们的。

  3、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导学感悟,解读“弯曲”。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师板画)在山谷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我们一起读谜面。

  出示谜面,齐读

  2、那谜底是什么呢?谁来读?

  出示谜底: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3、齐读,思考:形成这一奇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交流:

  (1) 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标出“风向”,简略讲解)

  (2) 雪松有这样的本领。

  5、师:那么,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的这些雪松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本领?面对巨大的风雪,其他树木都丧失了生机,可它却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出示读书要求:请大家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仔细琢磨雪松的这种特有的本领究竟是什么?用“--”划出相关语句。)

  6、交流:

  出示:“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

  7、师:有人说雪松在积雪来临时,应该迎难而上,怎能向困难低头?雪松是弱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自读第三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和句子。)

  8、开展辩论,突破重点:

  9、指导感情朗读:(配乐:风声)

  ①面对着暴风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

  ②风还在刮着,雪依旧下着,柏村倒下了,柘树倒下了,而雪松弯曲、反弹,再弯曲、再反弹……它仿佛是这个静穆的世界里最后的斗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雪松就这样,(再读)

  9、师:这就是雪松,面对肆虐的风雪,用一时的弯曲获得了新生,这是充满智慧的弯曲,这是充满力量的弯曲,让我们再次把谜底告诉大家(齐读)

  10、面对这一谜底的揭开,你想到了什么?(可以从雪松、旅行者、杂树等方面谈看法)

  三、联系生活,学会“弯曲”

  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是啊,从这一课普通的雪松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

  出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2、齐读,思考填空:

  3、雪松弯曲一下,不是,而是。

  4、由此,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交流)

  5、古往今来,从自然界到人类,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

  “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

  四、总结延伸:

  1、师:的确,大自然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人类,面对逆境和压力,首先要敢于和它作斗争,同时也要学会忍让,恰当的以退为进,同样可以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记住:

  出示: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男读、女读、齐声读)

  2、布置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五、教后记:

  执教《山谷中的谜底》一课后,收获与感悟真是一言难尽。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我似乎有了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这只能说,收获太大了。

  先说教材的钻研过程,课的导入既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直接切入魁北克省的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奇异景观,顺水推出“谜”和“谜底”,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进而展开重点段落的教学,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

  再说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谜底的第三自然段。首先可以抓住谜底引发小组合作讨论:A为什么东坡雪大,西坡雪小?B雪松有什么本领?“雪松有什么本领”是一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在自读时紧扣第三自然段,圈出关键词句,各自谈谈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点拨。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讨雪松是如何运用弯曲、反弹的本领达到最终目的。这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我让学生参加了辩论,在辩中感悟了雪松的特殊本领。又针对“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 ,我以读为主线索,以读促情,以悟促读,以自读、默读、齐读以及创设情境的引读这多种形式的读,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受到雪松与积雪抗争时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让雪松那顽强抗争的形象清晰印入学生的脑海中, 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

  第三导之以行,突破难点 。为了加深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文章主旨)的理解,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一、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用一个故事、一个现象谈谈你的理解;三、用一个名言、俗语说说你的理解。这样,学生的理解、思维在一步步加深,使课堂拓展与课文内容构建联系,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由读导思,由思导说,重在感受体验,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先后就有学生说出:“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斤斤计较,是智者的退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名言、俗语补充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充分自由地发表了意见,说出了他们各自真实的、独特的感受与认识,这种深题浅讲的方法要比一味地灌输道理来得深刻,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谜底   魁北克   山谷   东坡   雪松   积雪   弯曲   本领   树枝   模板   优秀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