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怀念》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这课属于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即民俗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例如藏族的沐浴节,侗族的花炮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

  文章记叙了1961年的傣历新年,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傣族同胞一同过泼水节的事情。文章选取周总理与傣家兄妹泼水祝福的情节,以小见大,写出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较多,因为亲身经历,所以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外民族的民俗文化了解很少。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试图激发起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课文学习之后,可以结合语言直播厅,回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节日,说说它的独特之处,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体会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企盼。

  2、能介绍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数张。

  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谈话: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老师收集了几张有关的图片,请看——(多媒体出示一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

  2、出示课题: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44课,感受一下傣族的泼水节。(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激发起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①泼水节有哪些习俗?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朗读。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谁了解泼水节的习俗:填空: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泼水节时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老人说,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祝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填空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三、精读课文:

  1、在泼水节里,人们以水祝福,以水消灾,以水净化灵魂。所以,人们尽情泼水,十分得开心。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可以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花侧面写)

  2、作者经历了多次泼水节,为什么忘不了1961年这一次?

  3、“这动人的一幕”、“那一幕”,用“__”划出有关句子。

  4、读第7、8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理解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四、拓展课文:

  1、文中哪一幕你印象最深,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哪些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泼水节   傣族   课文   少数民族   习俗   意图   节日   印象   民族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