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推敲文中词义,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并且能够指导自己的学习。

  重点 明确作者主张的读书方法;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

  难点 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Ppt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绿色教育结合点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串讲课文

  原文: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翻译: 读书把过目成诵作为本领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

  原文: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翻译: 眼睛看清楚了,心中匆忙,无法细想,眼睛应接不暇,如同在剧场看到美女,看一眼就过,对我有什么用呢?

  原文: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翻译:从古到今一千多年过目成诵的人,谁有像孔子一样的(成就)?

  原文: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翻译:孔子读《易》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不知道翻来覆去阅读了几千遍,细微精粹的含义,越探索越明了,越钻研越深入,越读越没有穷尽。

  原文: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翻译:即使生知安行的'圣人,也是不抛弃艰苦努力学习的工夫。

  原文: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翻译:苏轼读书不需要读两遍,然而他在翰林阅读《阿房宫赋》到四鼓,老年的吏史困倦不堪,苏轼仍然潇洒的样子一点也不疲倦。

  原文: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翻译:怎么能够看一遍就记住,就结束学习呢!

  原文: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翻译: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一生读书不读第二遍,始终没有好文章。

  原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翻译: 而且读一遍就能背诵,还会所有的东西全都记诵的弊病。

  原文: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翻译:就如《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精彩,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精彩。

  原文: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翻译:反复阅读,值得欣赏值得感叹的,就在这几段了。

  翻译:如果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不成了没有分辨能力的笨人!

  原文: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翻译:还有小说家的作品,各种低俗的传奇恶俗的戏曲,以及打油诗词,也都过目不忘,就像一个破烂的厨柜,臭油坏酱全都储藏在里面,这种龌龊也是不能忍受的!

  三、朗读课文

  四、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情况,选做六个“思维训练”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阿房宫   鸿门   项羽   过目成诵   史记   孔子   本纪   课文   原文   方法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