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宇宙》这一单元属于《科学(3—6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的范畴。《宇宙》单元在结构安排上是非常严密的,这一单元从认识月球开始,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再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使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的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同时令他们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深入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月球的规律性的圆缺变化与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所以它无论转到什么位置,总是对着太阳的一面明亮而背着太阳的一面黑暗。因而,在月球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不同,看到的月亮明亮部分的形象也就不同。《月相变化》一课在学生认识月球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到貌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跟太阳照射、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并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月亮对于小学生来说,一直充满着神秘和幻想,学生非常想了解有关月亮的秘密。月相更是学生每天都会见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对于他们仅仅是看到而已,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我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本课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能尝试解释貌相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再作出假设,同时能再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他人的观点,并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连续观察1个月以上的月相变化。

  五、教学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棒、一半黑一半白的篮球、汇报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知识背景,激发探究兴趣

  1、12月10日(农历十一月十六)发生了一件天文学上的大事“月全食”,有人观测吗?能说说你看到的月食现象吗?

  2、关于月亮,你还知道哪些常识?

  (学生回忆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节的学习基础,了解了一些关于月球的基础知识,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为本课探究貌相变化奠定基础。】

  3、同学们在夜晚都看到过天空中美丽的月亮,那么谁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描述各种不同的月相)

  课件展示:不同的月相以及月相的概念

  4、月相在一个月当中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它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

  5、刚才同学们都描述了自己所见过的不同的月相,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他们画在各组的纸卡上。

  (要求:每个小组画出8个不同的月相)

  (出示汇报卡,讲解使用方法。)

  6、请各组同学将本组的8个月相粘贴在汇报卡的相应位置上。

  (将各组的汇报卡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相,充分调动学生关于月相的原始认知。通过画、贴促使学生思考:不同的月相与时间点之间的联系,该放在哪个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二)明确目的,推测成因

  1、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印象中的月相图。比较一下各组的汇报卡,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说明存在的问题)

  2、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究竟哪个组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下边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找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点上月相不一样?月相在一个月里是怎么变化的?变化有规律吗?月相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是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找真正的答案:月相亮面大小如何变化,月相亮面的方向如何变化。】

  3、(课件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亮面的大小和朝向是怎样的。同时思考为什么月球是球形的而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总是不同?

  (三)制定计划,模拟探究

  1、演示课件同时讲解实验方法,请学生演示正确操作动作。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月相画在纸片上,并贴在汇报卡上。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前必须制定严谨合理的试验计划,学生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模拟实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如果学生心里没数,实验中就会漫无目的的玩,而不是关心实验现象和结果,更不会发现规律。教师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详细指导,让每个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科学、严谨的实验过程,得出正确的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四)解释现象,揭示规律

  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得月相比较,区别明显吗?现在你能不能找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师板书:上半月,由亏到圆,右亮;

  下半月,由圆到亏,左亮)

  (五)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利用早上和傍晚的时间继续持续的观察月相并认真记录,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记录表。验证我们今天发现的变化规律。当然也希望同学们注意观察身边各种事物的变化从中发现规律,科学就在你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月相   环形山   月亮   月球   下册   宇宙   规律   地球   现象   科学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