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篇

  《鸟的天堂》全文用语简朴无华,平铺直叙,却到处呈现出如诗似画的美趣,流贯着一种祥和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田园牧歌情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鸟的天堂》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了鸟的天堂几次?第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时间:5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指名分段

  4、师生共议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默读课文2——4段,思考: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用笔勾画出相关句子。(时间:3分钟)

  1、生默读

  2、指名反馈

  3、出示相应语句

  4、这些语句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属于啥态描写?

  5、指名反馈(大而美的特点是静态描写)

  6、齐读这两句话。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指名读5——8段,思考:哪些语句写了群鸟欢闹的情景?用笔画出来。(时间:3分钟)

  1、指名读

  2、指名反馈

  3、师出示相应句子(我们继续拍掌……)

  4、这些语句属于啥态描写?(指名反馈:动态)

  5、齐读这两句话。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再写品读课文中动态、静态描写得语句。想一想:动静结合突出景物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时间:2分钟)

  1、生自由读

  2、指名反馈

  3、师:动静结合给事物增添了情趣,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活力。

  七、拓展:

  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呢?

  你能说说《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是怎样前后照应的吗?在习作中你也这样用过吗?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

  2.理解重点词句,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品味文本: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

  教学准备

  《鸟的天堂》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鸟”和“天堂”,提问:同学们,提到“鸟”你想到了什么?说起“天堂”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大家的发言都很棒,看得出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的脚步,看看他的想法吧!

  板书:鸟的天堂。

  二、介绍巴金

  教师介绍巴金生平,并请学生说一说已经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段落划分。

  课文按作者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傍晚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作者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讲第二天早晨,作者和朋友们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作者自己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听读课文,加深印象

  教师播放情景朗读视频,学生体会其中的朗读技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的?课文的哪一部分讲的是大榕树?哪一部分描写了鸟的场景?

  二、精读课文,重点分析

  (一)学习“大榕树”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榕树样子的词句。思考:作者看到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大榕树的?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总结出第一个特点:大。

  学生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重点体会“真”字。(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读: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2)总结出第二个特点: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重点体会“堆”字。(说明树叶的多而密。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学生读: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重点体会“颤动”。(说明榕树充满活力,生机蓬勃,生命力十分旺盛。)

  3.课件展示大榕树图片。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体会静态描写的特点。

  (二)学习“鸟”的部分。

  1.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早晨)见到了什么?(群鸟纷飞)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找出重点词句。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总结出第一个特点:多。

  学生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理解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读: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理解“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用“应接不暇”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读: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2)总结出第二个特点:欢快。

  学生读: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动态描写的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教师: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追问: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正的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3)讨论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 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学生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部分(课文7 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部分: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 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⑵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⑶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学生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出示课件理解。

  ⑸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

  指名读7 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 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学生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应接不暇   课文   课时   巴金   小鸟   课件   自然   大榕树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