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过程。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例7中的画面,让学生阅读人物对话。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三、交流共享

  1、谈话:求“一年级同学画了多少幅儿童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

  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经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学生回答)

  2、谈话:“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怎么办?”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用拨算珠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算,也可以与同学交流。

  在班内交流拨珠计算方法。交流过程中提问:

  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又是0,你是怎么办的?

  百位上拨去一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十颗算珠了,再接下去该怎么办?

  (2)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自己在教材上算出得数,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3、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小结。提问:这节课的减法计算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四、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指定两人板演,每人做一组题。

  全班订正交流,比较每组两题的不同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帮助啄木鸟指出题中的错误在哪里。

  交流:在减法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独立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

  验算时,对已发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观察题中插图,你了解哪些信息?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列式计算。

  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口答,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五、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归纳:

  (1)这节课学习了两步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

  (2)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某个数位退去了1,要记得减去1,再减减数

  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1.经历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2.通过学习,能够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3.感受三位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会算三位数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连续退位减法中十位是多少减多少。

  教学工具:

  小黑板、计数器图片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喜欢看书吧!前两天,老师作了一项调查,知道咱们班有很多同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班谁读得书最多?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我们班XXX读了85本书,xxx读了64本书。根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一般会提出这样四种问题:(1)两人一共读了多少本书?(2)XXX比xxx多读了多少本书?(3)xxx比XXX少读了多少本书?(4)xxx再读几本书就和XXX一样多了?

  [由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师:刚才我们有三个问题都是用减法做的,你会列式吗?

  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独立演算,集体核对。

  [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例1。

  (1) 调查中,老师从图书馆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咱们班去年借书185本,今年借书335本。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作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 335-185=)

  [再次活用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 学生们列竖式尝试笔算。(学生汇报)

  (3) 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

  个位上5减5得几?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l,十位上拨10是13,13减8得5,百位退l后是2减1得1)并说明: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点。

  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上是2减l,而不是3减 l?

  (4)我们算对了吗?怎么验算?

  [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

  2.教学例(连续退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 通过调查,老师还知道:咱们二年级借书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书410本。

  结合这条信息,你又知道了什么?二(1)班比咱们班多借多少本书,可以怎样列式?先由学生们尝试计算

  (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

  提问:十位上是( )8,为什么?

  用计数器来验证

  3.归纳总结。

  (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三位数的减法?

  三、巩固训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来的竖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查。

  (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用小黑板出示。

  (2)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l,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

  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 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减数被减减数。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1组。

  学生们独立解答、交流。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作业

  反思:

  本课教案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面:

  1.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2.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3.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巩固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三位数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历尝试解决的过程。

  2、掌握笔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会用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连续进位、退位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明白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导航、课堂检测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田园的小卫士——七星瓢虫要到菜园里去捉害虫!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由可爱的七星瓢虫引入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4。

  二、学习新知

  活动一:发现问题

  1、请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能获取哪些关于白菜的信息?关于七星瓢虫的有哪些?关于茄子的呢?(学生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逐个在大屏幕出示)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预设可能有: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两块菜地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课件中将问题补充完整)

  3、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解决这四个问题问题,剩下的问题我们暂且先放到问题口袋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利用从情境图中搜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体会这些信息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1、4。

  活动二:尝试解决问题

  一、探索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关于白菜的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关于白菜的问题,自己先将题完整地读一遍。谁会列算式?(学生交流,板书算式189+394=)

  得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根据要思考的'问题试着算一算,做完之后准备小组交流。(生根据导学案提示的问题试着计算)

  同桌交流想法和做法。

  全班交流,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一问或请教展示的同学。

  (如果学生不提,老师提问:十位的8是怎么来的?百位的5是怎么来的?)

  就像大家刚才说的,我们看!(课件用小棒演示算理)

  我们一起梳理一遍刚才的计算过程。(教师边说边板演竖式)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计算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迁移规律进行计算。课件演示算理及梳理计算过程达到进一步理解算理的目的。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1、2、4。

  2、生独立解决关于七星瓢虫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关于七星瓢虫的问题(两块菜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生独立把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抽生展示一下做法,全班交流。

  3、小结并揭示课题

  说说这两道题和以前学的有何不同?

  生可能答: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又满10向百位进1;出现了连续进位的加法。

  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两块菜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一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强化计算方法。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3。

  4、总结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法则

  你能不能说说在计算这类连续进位的加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可能会回答:别忘了进位;数位对齐……)

  课件出示加法法则,生读。

  【设计意图】观察总结,找出笔算加法的共同特点,体会“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二、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关于茄子的问题

  刚才的学习咱们同学确实发扬了七星瓢虫积极肯干的精神。下面我们来看关于茄子的问题,谁能给大家读一读?(抽生读)

  请你根据提示的问题自己试着把答案写在作业单上。(学生根据导学案提示的问题自己试着把答案写在作业单上)

  同桌交流想法和做法。

  全班交流算理和做法。(重点交流:个位5个一减6个一不够怎么办?十位用几个十减7个十,又不够怎么办?百位上用几百减去2个百?)

  (课件用小棒演示算理)

  根据刚才电脑的演示我们再一起梳理一遍刚才的计算过程。(师边说边板演竖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板书:退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大胆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1、4。通过互相交流引导学生弄清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

  2、观察展示学生的验算算式,交流验算的方法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将差和减数合起来,看能不能等于被减数;用被减数减去差,看能不能得减数。)

  小结:看来,验算是帮助我们检查的好方法!我们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验算的意义,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通过这个环节达成目标2。

  3、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生独立解决,并交流做法)

  4、师生总结计算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生可能总结: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不论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

  (课件出示减法法则,生读。)

  【设计意图】观察总结,找出笔算减法的共同特点,体会“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加10再减”的算理。

  三、拓展应用

  1、判断对错(帮七星瓢虫检查蔬菜)

  菜园里还有许多蔬菜没检查呢,我们去帮助七星瓢虫好吗?仔细观察,这几棵蔬菜有病吗?哪里生病了?你能帮它医治吗?

  2、巩固练习(帮七星瓢虫找家)

  大家看,辛苦了一天的七星瓢虫正准备回家呢,它们实在是太累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来,动笔算算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拓展练习(接受七星瓢虫的挑战)

  这么快就帮七星瓢虫找到家了,最后他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好!请看大屏幕,想一想: 里填几合适?

  【设计意图】判断对错是对计算易错之处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练习,既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好习惯。拓展练习,在思考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和坡度,通过本环节达成和检测目标2、3、4。

  四、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整理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有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退位减

  189 435 435

  +394 -276 验算:-159

  583 159 27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减法   位数   减数   瓢虫   板书   情境   意图   计算方法   数学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