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精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童年的发现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 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 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⑴ 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 迷恋 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 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童年   发现   胚胎   课文   课时   句子   规律   感情   老师   精品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