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3、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4、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5、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6、培养学生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现在,请你把目光投向天空,看看那漂浮的云彩,这大自然的文字,这天气的“招牌”,该怎么解读?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一种双关,其中的一方面就说到天上的景象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云和天气的关系的文章 《看云识天气》。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

  2、默读课文,把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 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3、其中,第二部分又可以怎么分?

  (可以分为二部分,一、(2 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二、(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4、同学们现在分小组合作制定表格,列出云的形态、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表示的天气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上学习了本课,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的语言、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

  二、研读课文

  1、为了将事物说明得更加清楚,作者运用了不少说明方法。例如:分类别、打比方等等。

  ⑴ 打比方:

  例:

  ①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时商店的标志,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比喻准确。)

  ② 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将卷云比喻成“白色的羽毛”和“洁白的纱”,说明其轻盈、洁白。把成群排列的卷积云比喻成“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卷积云的特点。)

  打比方使文章生动,更重要的是让云的特征更加鲜明。

  ⑵ 分类别:

  根据云的不同特点,把云分成不同种类,这样使说明条理更清晰,更明确。

  ⑶ 作比较:

  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 晕、华、虹、霞,把它们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说明。这种作比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气关系的特征。

  2、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体会下列句子用语的准确性。

  “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中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

  (“往往”、“常常”都是对薄云和厚运带来的天气情况出现的几率的限制,既说明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又不排除有时会出现特殊的例外,这样说明更准确。)

  三、问题研究和拓展活动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的谚语。大家知道多少呢,说来听听。

  1、炮台云,雨淋淋

  2、棉花云,雨快临

  3、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卷积云   云和   鳞波   天气   光彩   卷云   课文   招牌   特征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