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介绍《先秦诸子选读》的重要篇章及学习方法。

  2、阅读《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了解先秦诸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诸子议论文的魅力。

  3、阅读《论语》选读提示,了解孔子的生平及《论语》特点(补充《史记?孔子世家》相关语段)。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

  第二课时

  1、导入:孔子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

  2、朗读、阅读课文,疏通文句,整理文言知识,翻译难句。

  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五则材料的主旨,概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扣紧文本分析孔子的形象,学习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2、孔子形象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几类人对孔子的不同态度。

  2、拓展探究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积累作文素材。

  教学过程:

  一、 由孔子周游列国图片情境导入:

  风雨飘摇,苍茫……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并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这几类人对孔子的态度以及孔子的反应

  1、侧面点明孔子宣扬大道的决心 仪封人:崇敬

  2、不避嘲讽,积极入世 长沮:嘲讽

  桀溺:不屑

  3、不避讽劝,积极入世 接舆:婉劝

  4、批评隐士:不仕无义 丈人:不满

  5、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广为人知 晨门:不解

  (明确衬托手法及孔子精神的伟大)

  三、出示幻灯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遇到的困难,加深学生对孔子精神理解(选讲5、7则)

  1、孔子贫且贱。及长,……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3、孔子遂适卫,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4、将适陈,过匡, 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5、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何!”

  6、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

  7、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四、归纳整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作文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挖掘素材的不同侧重点:

  文天祥、史可法、布鲁诺、西西弗斯

  五、思考:作为一位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补充: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勇救落水儿童

  六、课堂小结:

  两千多年前,孔子……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

  今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学生……

  七、课后探究:

  阅读鲍鹏山《黑暗王国里的残烛》,并结合课文 谈谈你对“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史记   荆州   论语   孔子   诸子   选读   先秦   课文   课时   精神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