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走进非洲教学设计

《走进非洲》

课题

走进非洲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单位

大连市第79中学

授课年级

初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授课者

刘文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体验、合作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通过演唱、演奏与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从而达到对不同种族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实践能力

理解鼓乐的原始“意味”。通过节奏创编、演奏和动作(声势及律动)体验非洲古老鼓乐的精神气质及现代歌舞音乐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

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并喜爱非洲音乐风格及其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

重点

感受体验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难点

体验非洲鼓乐、舞蹈的风格魅力、辨别节奏特点。

教材分析

非洲音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怎样让学生了解,体验并喜欢非洲音乐呢?我从非洲音乐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多媒体探讨、了解、感受非洲音乐中鼓、舞复杂的节奏风格与艺术魅力。以及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我设计了用“声势”“身体律动” “非洲鼓”演奏等教学环节,为学生发挥想像力,提供创作与表现的空间。激发学生对古老“非洲音乐”的兴趣与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及导入 在师生的节奏问答中导出非洲 二、新授 1、欣赏与体验非洲鼓的演奏方法及非洲鼓乐的典型节奏 2、非洲鼓还具有一定的意味 3、创编鼓的意味及师生的即兴表演 4、欣赏非洲《达玛仪式》 5、欣赏非洲舞蹈 6、欣赏与体验非洲《马里音乐》 三、 课堂小结 1、放一段非洲的鼓乐2、由此引出非洲,让学生说出非洲在自己心目中的印象3、师补充并导入新课:非洲不仅有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还有风俗奇异的土著人,更有自由自在漫步的各种野生动物,我们平日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物世界大多在这里拍摄,但是非洲至今仍存在着尖锐的种族问题,经济落后,战乱不止,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的一切都会引起我们的好奇,例如他们的见面方式就很特别,西非人的见面方式是初次见面用右手拍打前胸,中非人互致问候的方式是先鞠躬,后鼓掌再互相祝福,如果你去非洲和人握手时,有气无力会被认为没有礼貌,越用力,越表示尊敬。非洲在地理概念上是指整个非洲大陆,而今天我们学习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鼓在非洲是最古老最流行的乐器。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神奇的非洲。1、介绍非洲鼓:据文献记载非洲鼓有上千种,我们今天着重来欣赏几种常见鼓的演奏方法及音色,请注意观看金贝、非洲大鼓、康加鼓的演奏方法及音色,欣赏金贝和非洲大鼓吹的合奏。2、学习康加鼓及邦戈的基本演奏方法:引领学生用拍腿、拍手、跺脚等形式感受非洲鼓。要求节奏准确音色统一。3、欣赏非洲鼓乐,听辨它的节奏:这段鼓乐最典型的节奏是什么?引领学生感受非洲鼓,合着音乐演奏并找学生到前面表演。4、介绍鼓的意味:鼓的击打除了用于音乐外,它还具有一定意味,它还会说话。比如,我们都是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当行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时,红灯意味着停,当听到学校的铃声,铃声意味着,上课,下课,这就是意味。了解非洲鼓乐的“意味”——“语义” 非洲人用鼓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鼓是黑非洲民族生命的一部分。鼓乐渗透在他们每一位子孙的血脉中,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5、设计鼓的意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体验一次非洲土著人的狩猎生活。出示画面,题目是狩猎。共四幅画面,根据画面,设计鼓的意味。6、体验鼓的意味:引导学生注意观看图形谱,师生共同演奏鼓并体验鼓的意味。7、即兴表演创编: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演奏,下面同学和老师表演,现场排练,第一个动作起床,集合,第二个动作行进,第三个动作围猎,第四个动作是舞蹈。 第一排同学跟教师做表演,后面同学做鼓的意味。总结:刚才我们做的整个过程为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图示:引子+a+b+过度句+c+尾声 8、欣赏非洲《达玛仪式》:有这样的一个学派认为音乐艺术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祭祀活动,果真是这样吗?请看一段非洲达马仪式。 师小结:这个片子记录了非洲人民在祭祀活动中对各种动物的模仿,是原始部落最古老的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鼓,舞蹈,服饰在非洲人的图腾崇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9、欣赏非洲舞蹈: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它渗透在非洲每一位子孙的血液中。有鼓就有舞。下面我们观看一段非洲舞蹈。 问:跟你见过的其它种族音乐舞蹈有什么不同? 插播一段新闻,欣赏布什跳非洲舞。 总结非洲音乐特点和舞蹈特点: 身体协调、赋于弹性、热情奔放,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在均衡的扭动。和世界上其它民族的舞蹈皆不同,独具艺术魅力。 10、欣赏非洲《马里音乐》:古老的非洲音乐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音乐,它已和现代的生活更有机会地结合请学生观看非洲的马里音乐,仔细听它的旋律和节奏。视唱旋律,击打节奏,找同学到前面用现有的乐器演奏。同学做律动。简单回顾全课内容。结束语:刚才我们是随着非洲 “鼓与舞”的体验过程一起走进非洲的,就让我们跳着非洲的舞步走出教室吧!1、听一段非洲的鼓乐,随节奏走进教室。2、结合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谈谈自己对非洲的认识 3、相邻的两个同学把手握紧,互致问候。1、看屏幕,欣赏2、用拍腿、拍手、跺脚等形式感受非洲鼓,并按照要求力求节奏准确音色统一。3、听辨节奏,并在老师引领下用腿当鼓,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后到前面参与感受非洲鼓,合着音乐演奏。 4、聆听,并结合生活常识体会到底什么是非洲鼓的意味。5、分两组,以狩猎为题目,创设生活场景营造氛围。6、创编短小的鼓乐片段进行表演。7、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演奏,下面同学和老师表演。   第一排同学跟教师做表演,后面同学做鼓的意味。8、欣赏片段 9、欣赏舞蹈。总结特点:全身都在动,没有呈示化的语汇等10、聆听旋律与节奏。 找几个同学到前面用现有的乐器演奏。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律动。最后合着音乐一起演奏。 合着音乐跳着非洲的舞步走出教室。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音乐的状态。既让学生体会非洲文化的与众不同,也调动学生了解非洲及欣赏非洲音乐兴趣。 通过鼓分类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非洲鼓的印象及演奏技巧。 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师生共同表现非洲音乐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创编及师生的合作演奏,进一步体会非洲音乐的特点。 通过模仿和创编,对学生创造力有所启发,看来鼓和非洲人民的生活是分不开的。通过欣赏,了解鼓,舞蹈,服饰在非洲人的图腾崇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了解非洲音乐和舞蹈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舞蹈是非洲音乐另一重要元素,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师生互动,用身体律动和乐器共同表现非洲音乐独有的精神气质。 通过师生身体律动及乐器演奏,让学生知道非洲音乐的发展及在世界音乐宝库中价值,在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点评:刘文晶老师所做《走进非洲》一课,能够站在促进初中学生音乐思维发展的高度,抓住本课内容的关键——非洲原始的“鼓与舞”的文化内涵,挖掘“鼓与舞”的意味;使学生结合现有的音乐生活经验,在亲自体验、感受音乐过程中,尤其是由开始的单声部演奏训练、体验到后来的多声部合奏表演,提高学生对所学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作品的理解深度。这样,容易建立起自己一定的审美尺度、形成相对科学的审美价值观。教师蕴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乐思维的引导、引深的操作程序是逐渐生成的,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不过由于教师的性格过于文静、优雅,课堂上显得对音乐所富有的表现特性张扬不够,或可以说“不过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教案   音乐   初中音乐   非洲   马里   鼓乐   师生   乐器   舞蹈   节奏   意味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