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 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 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 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沉静” 、“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墨子   楚国   攻子之盾   以子之矛   辩才   理屈词穷   楚王   自相矛盾   攻守   课文   形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