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第二课时)

  楚州实验小学 朱秀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桂花“香”,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课后练习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品读桂花“香”中体会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琦君的童年,一起感受----桂花雨。(齐读课题)读着这篇散文总有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地再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在自己老家和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那么,桂花和桂花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相机板书:香 乐 甜

  这就是品读文字带给我们的滋味,这是一篇散文,散文是需要好好地、反复地去读、去品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字,去读文字中香的味道,乐的味道,甚至更多的味道。(板书:……)那么小时候作者和她的父母一起摇桂花时的情景,集中写了三个自然段,那阵阵落下的桂花雨真是香气迷人,香飘十里,请你读读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带有“香”的语句,体会一下在这些句子当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来谈谈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文字

  1、生朗读出示:“桂花开得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说体会。

  ①有哪个字说它真的很香?(浸)我们写香一般都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我们看这个“浸”字是什么旁?淹在水里就叫“浸”,水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用了一个“浸”字呢——(就好像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感觉到了。所以这个“浸”字用得恰当,用得传神。

  ②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软一些。谁愿意读一读?

  师:真好!我们全都浸在了花香之中,除了这个“浸”字传神,文中还个一个“浸”字。

  2、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①生读,画出“沉浸”,桂花在全年中哪个季节开放?在桂花盛开季节整个村庄飘满香气,但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难道这个桂花整整开了一年吗?要理解这句要联系第四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为什么全年——

  ③是啊,当桂花盛开的时候走进小琦君家乡的村庄,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当桂花落了,母亲把晒干的桂花,用桂花做的桂花卤送给邻居们,有了这桂花,桂花卤邻居们就可以自己泡茶,做糕饼,平时一家做了全庄人都能吃到,享受到这份香甜,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那么你从这个“沉浸”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快乐、幸福、浓浓的乡情。)

  ④指导朗读,谁来读好这一小节。

  过渡:这香气不仅弥漫了整个村庄,还弥漫在人们的心里。找一找第三自然段还有写到“香的吗?”

  3、学生读,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这个香在哪里,“啊!好香的雨啊!” 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情?(乐)

  ②这是一场芳香无比,快乐无比的桂花雨,让我们用心品味。读散文有好多种读法,会读的同学会从文字中看到画面。静静默读这段文字,用心去品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生畅谈画面。师: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你们想不想做这个摇桂花的孩子,想不想体验摇桂花的无比快乐啊!(全体起立,音乐)现在我们就是小琦君,憋着劲使劲地摇。一阵阵桂花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呀?孩子边摇边喊着——

  摇啊摇啊,头上是桂花,身上是桂花,边小辫上也是桂花啦!孩子高兴地喊着——

  ④师:摇桂花真有这么快乐吗?

  师:摇桂花,桂花雨带给我的是无比的香甜、无比的快乐,难怪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4、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①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作者什么之情?(急切的盼望着摇桂花)

  ②“老是缠着”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活中你缠过你的父母吗?

  ③请你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心急、盼望。

  ④师:因为桂花香、摇花乐,所以我才急切地盼摇桂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几句共同感受桂花的“香”和小琦君的“乐”。

  过渡:第三自然段中还有哪里也写了桂花的香?

  5、出示:“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①这里有香吗?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两种“香”中体会到什么情呢?(父亲、母亲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②从父亲的诗中你读出了什么?“细细香风淡淡烟”读出了一个“香”字,“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引齐说)这两行读出了——乐、甜。

  ③指导朗读,所以这首诗要读出这些感觉出来,谁来试试。我们一起吟吟这首诗。

  过渡:父亲用了一首诗把桂花的“香”“乐”“甜”写出来了,父亲写的是一首诗,而母亲说的是一句话,这句话中也含有桂花的香。

  6、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外地的花再香,……”

  ①谁来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②这句话你读得懂吗?这里的“外地”指的是哪里?课文因为是节选的,所以有些地方他没写明白,作者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的瞿溪,这里的外地指的是浙江的杭州,11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到了杭州,杭州有一个叫满觉垅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桂花树,花开时节,那是十里飘香,因为从小有着桂花情结,作者每年都去赏花,回来时总要带一大包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齐说)

  ③你们能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吗?那么满觉垅的`桂花真是的“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香吗?

  (母亲比的不是桂花浓和淡,而是感情的深和浅。母亲喜爱、思念家乡。)

  如果有一天,我从外地回到她身边,对她说:外地的月亮真圆啊!她会说——

  “外地的水真甜啊!”她会说——

  “外地的人真亲啊!”她会说——

  后来作者又去了美国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外国的生活真好!”母亲肯定会说——

  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外地的桂花……

  过渡:这里仅仅是母亲思乡情深吗?

  7、“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作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自从她32岁离开家乡到了台湾,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再也听不到父亲作的小诗了……你能想象到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师:思念是什么滋味?你们有离开过家乡吗?有感受吗?

  这就是淡淡的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啊!(板书:乡愁)

  ③补充原文结尾“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故乡情》音乐中,追寻作者的情感踪迹,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其实,琦君的很多作品都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情,出示作品。

  读这些书的名字,感觉到了吗?其实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中。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四、回顾课文

  桂花雨,桂花雨,无论身在何方,只要一闻到桂花香(指板书)作者就想起了故乡桂花迷人的香气,想起那阵阵桂花雨带来的——乐,带来的——甜,带来的淡淡的——乡愁!

  五、作业

  1、喜欢读书的同学,可以读琦君的其它作品。

  2、喜欢写作的同学,回忆童年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

  桂 花 雨 (乡 愁)

  香 乐 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旧宅   板书   课文   课时   村庄   散文   外地   家乡   母亲   自然   作者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