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通过对标本的分析、观察,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长颈鹿的故事”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二、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三、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具准备:
   金鱼(实物)、啄木鸟(标本)、兔子(标本)、带刺的玫瑰、仙人掌、睡莲(彩图)与藕(实物)。(注意水、陆、空,动物、植物各种类型齐全)。红蝴蝶、白蝴蝶,红纸板、白纸板。大树、小树、草(纸做成的)。
五、课前准备:
   将全班学生分为六大组,选出组长。将标本或实物放在水槽内,盖上白布。大树、小树、草贴在黑板上。
六、教学过程: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 三位同学即兴表演剧本《长颈鹿的故事》,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临时招聘小演员,准备好剧本。组织表演,提出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探究活动一:“为生物寻找一个家”分组探究本组的标本或实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特点。 总结: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论是什么环境中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一些特殊的适应现象 保护色 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二位同学扮演小鸟,一位同学扮红蝴蝶,一位同学扮白蝴蝶。两位扮蝴蝶的同学分别在红纸板和白纸板上各贴上10只蝴蝶,然后由两只小鸟分别捉两块纸板上的蝴蝶,30秒后记数填入表格。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保护色的例子。 组织模拟实验“小鸟捉蝴蝶”,组织讨论: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探究:模拟保护色 探究活动二:模仿刚才的实验,分组设计“模拟保护色的实验。”并组织表达与交流。 对学生的设计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表达与交流,对各组的交流组织评议。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拟态与警戒色 讨论:除保护色外,你还知道生物在外形上还有哪些适于环境的例子?
交流拟态和警戒色的实例,观看拟态的flah课件,警戒色的图片。
 组织讨论,展示拟态的flah课件,随着学生的讲解,展示有关图片。
总结 交流: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组织交流,并加以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七年级生物   警戒色   拟态   环境   保护色   标本   实物   蝴蝶   同学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