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复习旧知识,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的进出。提出问题: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膜的呢? 
(二)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实验,提出问题: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如果换成纱布,会怎么样,说明玻璃纸有什么特性?什么物质跨越了玻璃纸?如果内外的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液面会怎么变化?
补充资料:什么是半透膜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幻灯片展示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试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后的讨论题。学生完成讨论并交流后进行归纳和总结:红细胞的细胞膜是半透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略)
提出问题: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和动物细胞有区别吗?用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差异: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与动物细胞的有什么不同。引出原生质层的概念。
以提纲的方式知道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提出问题(价值高的)、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相关问题,并且回答交流

讲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4人小组,书面)

学生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
三、教学用具:ppt
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提出问题:细胞膜为什么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生物膜之间为什么能互相转化;细胞膜为什么能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变形虫的图片,或者视频) 学生思考,并回顾相关的知识
(二)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利用“问题探讨”,用幻灯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1、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3、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
4、其他问题 观察图表,思考问题
(二)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概念
被动运输:首先水进入细胞的方式,再以氧、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例,说明自由扩散的概念
协助扩散:回顾问题探讨,以葡萄糖进入细胞为例,强调蛋白质载体的参与。 
(三)主动运输 举出一些逆浓度或者逆电化学浓度进行跨膜物质运输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些物质怎么样进行跨膜运输,需要什么条件?
(同时展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模式图),启发学生对新出现的跨膜运输方式进行观察,对比。
对主动运输的概念进行归纳。强调主动运输的特点: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为什么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

练习一(略) 

观察,思考,可以允许讨论,说出观察的结果
(四)大分子的运输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文以及播放flash动画 学生根据阅读文字和观看动画,经过讨论,组织语言对大分子跨膜运输进行描述
(五)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原因。 
(六)小结及《技能训练》 以填表格形式,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 共同完成表格

根据曲线图进行讨论,分析哪些例子分别通过主动运输排出或进入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教案   生物   高中生物   高一生物   细胞   物质   细胞膜   吸水   幻灯片   难点   主动   进出   方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