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课题: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4.举例说出反射包括简单的反射和复杂的反射。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
      2.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教材分析:
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本节内容是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在xx年的考试大纲中“生物圈中的人”只有四个部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就是这一章中有且仅有要考试的内容了。要理解神经调节的功能,必须先建立起“反射”的认识;理解反射过程的实现,必须掌握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神经元的联系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所以,上述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即教学重点。而教材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认识,虽有膝跳反射活动的直观内容及反射弧模式结构的简要说明,但具体反射的实例介绍不多,更没有对反射与具体的调节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因此能概括地认识到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较困难的。如果忽视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是不能达到最起码的学习目的的。要强调理解概念,不只是知道定义的表述,更主要的是强调要首先认识有关的具体现象,从而抽象出概念的内涵,还要进一步运用概念对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突破难点的主要手段应该是教材的直观。具体地讲,可以通过对反射实例的直观、反射弧构成及神经元联系模型的直观等手段,创立教学的客观认识条件,并注意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必要的具体认识,才可能实现有关的教学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一副可拆分的人脑模型,还有一个20cm 10cm 3cm大小的纸盒。纸盒的一面露出约2mm长的图钉尖,这一面的与盒的另一面颜色、图案一致,使人不易看出露出的钉尖。注意:教师应反复尝试钉尖的尖锐程度、露尖的长度和拍打的动作,保证刺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多媒体教具一套。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回答所提问题。
 
 
2、学生思考、讨论。 1、从上一课对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出发,同学们可以设想:在反射发生时,参与反射的各个神经元必然在神经系统内构成一定的分布和联系,才能保证调节信息被迅速、准确、稳定地处理和传送。那么,神经元是怎样分布、又是如何联系的呢?
2、引入:神经调节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预习本节内容。
教法探讨:
本节教学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举出实例、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进行总结,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面对问题,通过演示、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来获得圆满答案,让他们对于概念的掌握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能够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的方法有:1.多媒体教学法。
                  2.学生实验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其中一位同学边观察边有节奏地拍打边上的纸盒(无钉尖面)。
 
观察。
 
2、拍打。
观察。
 
3、学生提问。
4、根据自己的体验举例。
 
 
5、思考、讨论。
 
6、归纳、总结概念。
7、利用课件,理解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8、思考、回答。
 
9、观察。
 
   回答。
   实验。
 
10、尝试描述“膝反射”的过程。
 
11、认真听取教师讲解。
12、思考、讨论。
进一步理解: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条件。
13、思考讨论。 1、演示用来完成“缩手反射”道具。请两位同学上台观察人脑的模型。告诉大家观察到的现象。提醒台下的学生注意观察拍盒子同学的手是否按规定的节奏进行。
2、调换角色,观察脑的剖面。同时把纸盒中有钉尖的一面露出。重复前面的动作。
3、解释拍打者的反应。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举出一些“受到刺激之后,就会做出规律性反应”的实例。
5、提问:为什么受到刺激之后,都会做出规律性反应?
6、概括出反射、反射弧的概念。
7、展示“反射弧”课件,归纳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8、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9、做膝跳反射实验:教师可先请一位同学前来配合,由学生做被试者,教师做实验者。由教师将实验方法、现象演示给同学们看,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与被试者的反应动作。然后请一、两位同学谈谈观察的情况:怎样扣?扣在哪儿?如何反应?
    再由同学之间两人一组互相做一下膝跳反射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引出本反射实验的操作。
10、提问:膝反射的反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11、展示课件,总结学生的结论并分析本反射的刺激与反应方式的确定性:刺激是要快速地叩击膝盖下位韧带,使之受到突然牵拉,缓慢的作用是不能引出膝跳反应的;反应是小腿突然跳起,也就是刺激之后随即发生的伸膝关节动作。反应可重复。然后分析本反射的适应意义:通常肌腱、肌肉受到突然牵拉的作用而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是对维持身体姿势或身体平衡有利的。
12、提一些因反射弧某些部位受损而产生调节障碍的问题。如:失明、尿失禁等等。
13、预习提问:为什么训练有素的足球门将也常会扑空射来的点球?
 
板书设计:
二、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一)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就叫反射。
(二)反射弧:
感受器-à传入神经-à神经中枢-à传出神经-à效应器
 
教学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教案   生物   初中生物   七年级生物   反射弧   神经   神经元   神经系统   直观   反射   概念   结构   方式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