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典型事例分析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习鲁迅从小就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3.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揣摩迁移三步走模式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相结合。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自制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

  不错,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学习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提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但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一起,专门写了篇文章叫《阿长和<山海经>》,那么阿长与《山海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有兴趣来读一读吗?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解决生字词。(将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请学生上来完成。)

  疮疤(chuāngbā) 诘问(jié) 惧惮(dàn) 霹雳(pīlì) 玑(jī)

  震悚(sǒng) 骇(hài) 掳(lǔ) 孀(shuāng) 懿(yì)

  惶急(huáng) 渴慕(mù) 脐(qǐ) 絮说(xù)

  惊骇:(书面语)惊慌,害怕。

  震悚:(书面语)因恐惧而颤动。

  诘问:(书面语)追问盘问责问。

  懿:(书面语)德行美好。

  掳去:把人抢走。

  惶急:恐惧的意思.。

  疮疤:喻痛处、短处和隐私。

  粗拙:粗糙,低劣。

  玑:不圆的珠子。

  多音字: ①恶 ②模 ③薄 ④折

  形似字: 灸炙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细读课文,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呢?这种感情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2)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3)文章可以怎样划分层次?

  (解说:让学生在研习时明确方向,抓住重点,以免不知所措。)

  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教师通过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注意研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3.研习效果反馈。(学生发言,教师就文中要点难点进行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问题(1)(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关于这点,制造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留待课堂小结时回顾解决。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2)(点拨提示内容):

  以感情线索为依托,将文章内容层层展开。由感情找出相对应的材料,出材料中找出长妈妈相应的性格特征。

  板书主要内容。

  问题(3)(点拨提示内容):

  第一部分(第1-18段):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爱护孩子)的性格。可分四个层次。第一层(第1-2段),第二层(第3-5段),第三层(第6-12段),第四层(第13-18段)。

  第二部分(第19-29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渴慕很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本《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第19-21段),第二层(第22-26段),第三层(第27-29段)。

  第三部分(第30-31段):对我的保姆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

  三、课堂小结

  通过对问题(1)说的悬念为什么鲁迅要先写对长妈妈的不大佩服,不耐烦,然后才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呢?的回顾和解决,对本节课堂进行小结。悬念的解决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和做最后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根据习题三,析读课文中买《山海经》的部分。

  3.课外阅读《朝花夕拾》。

  五、板书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二、检查作业情况。

  主要通过解决课后习题三学习、体会文中买《山海经》部分,特别是童年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要求学生就自习时产生的疑问提出问题。

  三、研习课文

  1.研习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详写买《山海经》一事?

  (2)指导学生分析、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刻画人物方面最精彩的文字加以品析。

  (3)提高思考:指导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和体会鲁迅先生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风格。

  要求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鲁迅先生不给我们塑造一个完美的长妈妈形象?

  2.具体研习。

  教师出示目标后,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对相关文字进行评、点、批、注,要求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不相互提问,排除相互干扰,遇到问题举左手,由教师帮助解决。教师巡回辅导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种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拨提示,具有针对性。

  3.研习反馈。

  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提示。

  问题一(点拨提示内容):设计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事件的详略安排是依文章所表现的中心而定的,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例要详写,其他事略写,毫无疑问,买《山海经》一事,是使鲁迅最为感动、敬佩、永志不忘的,因此,关于这件事的叙说也最为激动人心,成为全文的中心,理应详写。

  问题二(点拨提示内容):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如:

  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直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后经提醒,仍是满床摆着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入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乐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对比、映衬法:本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问题三(点拨提示内容):这一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描写较为复杂的人物性格,避免将人物简单化、绝对化,这种不虚美不隐恶,写出来的人物更让人信服,更真实,真实才感人。

  四、课堂总结

  1.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

  2.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

  3.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五、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参看课堂练习四,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山海经   鲁迅   课文   敬意   感情   妈妈   人物   教师   内容   学生   范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