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篇一:黄果树瀑布 教案1@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品学网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

  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浇,灌注。乐声奏鸣、声浪各指什么?指瀑布的声响大。

  (2)“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挟:夹在胳膊下,然后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7、反复练读,让学生体会自然景观对游人心情的影响,使其察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人的生命活力的联系,对人的身心的陶冶。

  7、小结6——7节意,与第5节合并。

  8、导读第八自然段:

  (1)齐读后,简价徐霞客的生平,说说“沉醉”的意思。

  (2)小结段意:写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五、赏读全文:

  1、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填空: 这是一篇——,写了“我们”在————,描绘了————————————,讴歌了——-——。

  四、作业:

  1、摘录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造句:??所以??

  板书设计

  形态————宽

  黄果树瀑布声响————大

  舒服极了

  感受灌满活力 挟来生机

  作业设计:

  一、组词

  谛( )膛( )棋( )嚣( )

  啼( )堂( )嘶( )器( )

  二、照样子,写词语

  凉丝丝

  薄薄的

  三、从文中抄3句比喻句。

  四、找一些写瀑布的`诗、散文读读,体会瀑布的特点

  篇二:黄果树瀑布 教案2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性情的陶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 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中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细致观察,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作者简介:

  于坚,于1954年8月生于云南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做过编辑,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尚义街六号》、《飞行》等。著有《棕皮手记》、《人间笔记》等散文集以及《余件作品集》(五卷)。

  3、 学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无聊(liáo)弥漫(mí) 崩裂(bēng) 干瘪(biě) 狭窄(zhǎi)陈腔滥调(làn) 震耳欲聋(zhan)

  4、 朗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5、 互动学习:

  互动1:作者知道黄果树瀑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风景,为什么原先看到图片并不特别激动?在黄果树看到旅游纪念品为什么还产生无聊之感?

  明确:因为作者所看到的黄果树瀑布只是一个风景图片,只是一个概念,和祖国的其他风景图片一样,缺少活力,缺少生机,是“死的”,所以不是特别激动。因为旅游纪念品也和别处一样,是按照某种旅游纪念品的统一风格制作的,没有新鲜感,所以感到无聊。

  互动2:当作者见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这种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听到声音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看到黄果树瀑布的时候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黄果树瀑布真正震撼了作者的

  心灵。这不再是一种概念,特别是听到黄果树的声音真正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是有生命力的,明白了它不只是有形的更是生动的。这种激动地心情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排斥到喜欢到为它陶醉,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充分显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

  互动3:作者在接近黄果树瀑布的时候,被飞溅的水花淋得湿透,这应该是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作者却把这种感觉写得非常有诗意,这样写不矛盾吗?为什么?

  明确:这种不舒适是作者真实直观的感受,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作者从内心深处来说,随着淋湿程度的加剧,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也进一步加深。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它,越亲近越喜爱,越喜爱越接近,湿透的程度越厉害。但作者还是不能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所以作者对黄果树的既有“抚摸”“亲近”这样舒适的感觉,也有“惊恐”“疼痛”这样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激动与欢乐并存的美好感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互动4:文中有几个黄果树瀑布?在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个“灰飞烟灭”了,“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明确:文中只有一个黄果树瀑布。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互动5:作者在震惊与黄果树瀑布壮美的同时也发现了黄果树瀑布的与众不同,这不同是什么?

  明确:黄果树瀑布有它的后面,这里步入前面雄伟、壮丽,但黄果树的声音却是从这里发出,黄果树有它不为人所知的美在其中。这进一步吸引作者去接触黄果树。

  互动6:文章结尾认为,如果不是亲自用耳朵、躯体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命题本来只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的题目。你赞同吗?

  明确:赞同。这只有亲自用耳朵、躯体去感受才会有不同的观念、体会。内心才会震颤,所思所感也会不同,才有它本身的特点,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小学生春游习作题目。

  7、 再次品读、赏析课文

  8、 写法归纳:

  1) 对比手法。

  2)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抓住事物的特征。

  3) 情景交融。

  9、 小结全文:

  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黄果树瀑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会课文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把课文读通,学会字词。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划分层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突然河床中断了,滚滚水流顺流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看图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品学网解决。

  2、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 漫天浮游 漂浮 聆听 胸膛

  撩过来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直泻而下 山回谷应 挟来 掩映 沉醉

  (2)指名读通课文,评价纠正。

  3、轻声读课文,想想主要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

  4、交流:瀑布:声音、样子、水花散落再小镇上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地时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5、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哪几段?

  三、指导分段

  1、读文,说说每一小节写了些什么?

  2、引导分段。

  3、概括段意。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3、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训练,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这一句该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3、再次出示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壮美。

  过渡:为什么作者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

  三、细读第二——四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讨论交流自然段段意。

  3、默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用“——”划下来。 (小黑板出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有关语句。)

  4、指导学生反复练读这三句话,说说它们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些句子与一般句子相比较好在哪里?从而体会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宽及声响的大。(板书)

  5、有感情练读三个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6、指名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地那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7、听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形态的宽、声响的大及瀑布激出的水花化为“银雨撒全街”的情景。

  四、细读第5——8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什么地方?我们来到谷地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着重体会“群山环抱”的意境,为下文“圆形的乐池”、“四周乐声奏鸣”的理解作铺垫。感受是“那道瀑布”离我们“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撩”在文中的意思,用手舀水由

  下往上甩出去。“瀑布泻入谷地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板书:感受:舒服

  3、听录音,让学生获得那种舒服极了的真实感受。

  4、小结节意:写下到谷地的感受。

  5、轻声读课文6—7自然段,说说哪些句子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需要别人帮助。

  6、电脑出示句子,着重理解这两句话:

  (1)“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教案   语文   教学设计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   生字   谷地   壮美   课文   瀑布   句子   自然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