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

“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天气图及分析对应的天气情况。

2.判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其天气图;

3.学会识读简易天气图,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课件、尝试运用空间模式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学习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四、认知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2.天气图的判读。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图探究、案例探究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媒体使用

1

(导入)展示常州的天气预报内容。

①常州天气变化原因?

②风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问题

进入课堂情景

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展示课题内容首页

2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导致的。在近地面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复习旧知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认知由已有知识向前推进,为下一步探求未知奠定基础。

展示近地面风向的形成示意图

3

(过渡)实际中的等压线是复杂的,等压线是弯曲的,甚至是闭合的,那风向又是如何呢?

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引领他们发现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展示教材p35页图“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

4

在黑板上画简易的等压线分布图,指导同学进行风向分析。并讲解高压脊和低压槽。

画风向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

播放flash影片,带领同学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观察

思考原理

逐步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flash影片“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

6

引导学生观察,低压与北半球河流中漩涡一致,称为气旋,高压则为反气旋

思维有静态向动态转化,启动新的思维。

自然的把知识过渡到新的内容。

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图片。

7

在黑板上画北半球的气旋的水平运动

跟随教师在学案上作图。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破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问题。

8

引导同学对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进行作图探究,并走下讲台指导同学作图。

作图探究

巩固知识,并能够上讲台讲述理。

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主导探究成果的愉悦。

9

小结气旋和反气旋是怎样进行的?

通过手势把握大气的运动

完成表格

在归纳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漫画

10

(转折)引导同学来尝试进行天气预报。在同学探究基础上说明气旋的实例——台风

尝试常州的天气预报

提供给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他们掌握地理技能。并且,对同学作品进行积极评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的认识得到飞跃,同时也掀起课堂的高潮!观察云图

展示台风的卫星云图

11

(过渡) 夏季如果没有台风,大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阅读有关伏旱的材料,思考这是跟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激发学生的思维从经验型向逻辑型发展,引导他们探求地理问题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因果联系。

展示伏旱的材料

12

(拓展能力)引导同学读图2.21,“世界海平面气压分布”,准确报道北京的天气?

根据北京的经度、纬度以及气压形势判断天气?

读图思考

强化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主导探究成果的愉悦

13

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

自我评测

整理思维

巩固知识

七、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教案   地理   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   反气旋   气旋   等压线   天气图   天气   气压   风向   同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