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基础知识汇总(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xx年福建省历史会考基础知识汇总(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孟子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荀子

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

韩非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童心说”:以此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④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   董仲舒   荀子   道教   儒家   思想   福建省   法家   百家争鸣   儒学   理学   正统   基础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专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