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

课题  第一节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1.交通事业的重要性。

           2.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客、货运不同要求,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述法结合。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发现—探究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以及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交通运输业。

  (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什么是交通运输业吗?(学生根据感性知识回答)

  (板书)一、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展示课件并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山西运煤;成都到拉萨的交通。

  (提问)思考一下,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交通事业的发展能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各地信息交流。)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需要交通运输业?

    (展示课件并总结)人们形象地称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板书)二、运输方式

  (讲述)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会不会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呢?

  (展示课件)从古至今各种运输方式

  (活动)请同学们看“运输方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古代运输方式怎样?2.现代运输方式有哪些?

  3.现代运输方式与古代运输相比有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课件并总结)这说明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反过来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方式的改变,使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先进。

  (展示课件)各种现代的交通工具

  (讲述)同学们说了很多现代的交通运输工具,都很先进。但是,由于这些运输工具和运输线路不同,使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

  (展示课件并提问)几种运输方式的图。比较一下,几种运输方式中:

  1.哪一种运速最快,哪一种最慢?2.哪一种运量最大,哪一种最小?

  3.哪一种运价最低,哪一种最高?

  (展示课件)空白表格,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填表。

  (活动)学生分析、比较、填表,每组点一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比较结果。

现代运输方式

运输线路

运输工具

运价

时速

运量

水运

河道

航海线

船舶

海轮

最低

最慢

陆运

铁路

公路

火车

汽车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居中

空运

航空线

飞机

最高

最快

最小

  启发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课件)练习:选择交通工具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总结)

  (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客运如何选择运输方式,那货运又如何选择运输方式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同学们看看选择什么样的运输方式好?并说明理由。

  (展示课件)思考题

   (活动)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列表总结。

  学生列表。 

货物

起始地点

可选择的运输方式

最佳方式及理由

鲜花

北京 广州

航空、铁路

航空(速度快、保鲜)

急救药

北京 广州

航宽

航空(速度快)

煤 炭

山西 秦皇岛

铁路、公路

铁路(运量大、路远)

蔬 菜

郊区 市区

公路、铁路

公路(路程短、灵活、装卸方便)

钢 材

重庆 武汉

水运、公路、铁路

水运(运量大、有河流、公路运费

高、铁路路远)

  (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现在能概括出如何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来选择运输方式吗?

  学生思考、总结

  (总结)

  

  (展示课件)练习题: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启发引导)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交通设施遭到破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交通设施遭到破坏,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会出现某个区域经济的瘫痪。所以,在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教案   地理   初中地理   八年级地理   先行官   交通   运量   运输工具   运输业   水运   课件   铁路   公路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