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一)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索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最困难,尤其是做习题时最头疼的内容。

[教学思路]

两种思路,通常是用第一种思路教学,比较后觉得后者更有效。

1.从因到过:从提出地球公转出发,通过演示使学生明确地球公转的特点,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

2.从果到因:从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现象入手,探究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地球公转及其特点。

[课标要求]

1.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现象。

2.能够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特点及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地球公转特点及季节划分  第二课时:五带划分)

[教学用具]

三球仪 自制课件 学生用地球仪 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季节的划分

1.〈播放flash动画《走过四季》〉我们走过冬 洁白与纯净;我们走过春 清新与希望;我们走过夏 热情与美丽;我们走过秋 成熟与收获。走过四季,走进人生!因为有了四季,生命才有了轮回;因为有了四季,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地理知识殿堂,去探究四季产生的原因!

2.春夏秋冬组合图片:显示探究话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观察与思考〉

(1)一天当中,早晨、中午、晚上我们感觉什么时候最热?太阳什么时候最高?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短?二者有什么关系?

(2)一年当中,我们这里最热时间出现在几月?最冷出现在几月?正午时分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你的影子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3)一年当中,昼夜情况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结:由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白昼时间长短也有变化,所以各地获得太阳热量多少不同,气温不同,进而景观也不同。

4.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地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会不一样,白昼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呢?这还得从地球公转的特点说起。

活动:观察地球公转的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如图模拟摆放地球仪并分析地球公转特点。

旋转中心:            

方向:            

地轴指向:            

5.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夹角,特别提供一张图片说明。

6.提出问题: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怎么使得各地随时间的不同而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出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生观察并讨论,在老师提示下明确: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使两极出现靠近和远离太阳的现象,根据太阳照射地球只能照一半的原则,直射点和昼半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7.提出问题:从这幅图上怎么看出不同时间的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呢?

(1)太阳直射点:看太阳光指向,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2)白昼时间长短:看各地所在纬线位于昼夜半球的弧度比例,昼弧比例大则昼长,夜弧比例大则夜长。

8.活动:根据读图要领,根据动画模拟地球公转图,观察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唐山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并做记录。在填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

四季的划分:

两个表格填完,学生做探究话题总结。

(回顾问题:为什么四季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9.小结: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发生了变化,其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最长,所以获得太阳热量最多,气温也就最高,冬季相反;春秋两季介于冬夏之间 四季变化就这样形成的!

10.练习(略)。

11.地球倾斜身子绕太阳公转,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获得太阳热量不同,从而产生了季节变化,那不同地区同一时间获得太阳热量的情况如何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我们去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地理   初中地理   七年级地理   公转   季节   地球   正午   昼夜   长短   高度   原因   太阳   时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