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说课稿范例

  篇一:品社说课稿

  《祖国有多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灞桥区灞桥街办务庄中心小学的吴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多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为: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他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采用的学法是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抽象,光靠展示和说肯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的。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体验本课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学本课前,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调查提纲,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比较祖国到

  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大”。

  (二)课堂学习活动

  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之后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让学生能看懂地图,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和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先从我们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北部地区,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解。)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是38000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我在设计徒步旅行活动中,跟着卡通小人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

  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含义,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有34个。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上台表演“差别真大”和欣赏儿童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地域的辽阔。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篇二:品生品社说课稿

  品生品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品德与生活 》,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中的主题 《 亲亲大自然 》。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是:

  1、亲亲大自然

  2、美丽小问号

  3、想个好办法

  本主题训练的要求是:

  在与大自然交朋友中,通过动手,动脑,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本主题的教学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受四季、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她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她们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领悟和积累,课堂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各种情景,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本主题的教学重点。

  2、赏识激励法。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体验等各个环节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

  个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所以本主题的学法指导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主题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按照品

  生品社教学流程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大环节:课前感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现在我就这几个环节说一说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谈旅游,欣赏美景图片

  (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孩子对主题进行初步感知,获得初步的 认识,为课中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你喜欢的季节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间,说一说,讨论一下,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的美。

  让我们由衷的说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乱摘花草

  2、乱扔垃圾

  3、捉小鸟

  4、垃圾扔水里

  同学们真有爱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大自然会永远美丽的。

  (二)、环保公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爱护大自然,我们制定个环保公约吧!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为我们学校来自大自然的朋友们去

  “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将课堂上初步获得的知识及时地去实践、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财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根据活动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活动的主题,便于孩子整体把握教材,促进孩子对本主题内涵的领悟。

  七、教学反思:

  卡迪尔说:“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温床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们教师让做有思想的教师,让学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题活动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发现:

  篇三:品社说课稿

 

  祁小兰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电话连着你我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 电话连着你我他 》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工具与他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电话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单元和主题活动的`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知道电话的用途,了解电话的发展。

  难点:认识到特殊电话号码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对于电话学生们很熟悉并且非常感兴趣。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和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知识,有创新的探究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现代社会有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当人们无法面对面交流信息时,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电话连着你和我

  (二)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电话是人们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最便捷的通信工具,并知道电话的种类。感受发明创造在人类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2、了解电话的发明时间及发明人,知道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认识到特殊电话的重要性,知道拨打IC卡电话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三)出示自学指导

  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1. 自学指导一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看书课本22页内容,从中了解电话的用途,几分钟后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电话可以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们进行联系,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在老师小时候,电话还是一种奢侈品,亲朋好友家里没有一部电话,如果想打电话只有到邮电局去打,而现在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那么你们知道我国现在共有多少电话用户吗?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P23页给我们提供的资料。自从贝尔发明了电话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过程?同学们看课本P25页。

  2. 自学指导二

  学生看课本23页——25页,要求学生了解电话的发展,电话的种类。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电话的种类分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从电话数量的的发展,电话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电话的功能是越来越

  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3.自学指导三

  学生看课本26页,要求学生了解打电话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自学指导四

  看课本27页,要求学生了解哪些电话不能随意打?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

  (四)当堂训练

  1、现代社会中,最便捷的通讯工具是 。

  2、电话的用途 。

  3、电话可分为两类: 和 。

  4、电话的发明者是 。

  5、连线题

  报警电话 122

  火警电话 120

  交通事故 119

  急救中心 110

  6、有些专门为成年人服务的信息服务电话,我们少年儿童拨打也可以。( )

  7、打电话怎样做到有礼貌?

  (五)拓展延伸

  课下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未来电话”。

  五、板书设计

  电话连着你我他 用 途 互通信息、交流情感

  数量方面

  发 展技术方面

  种 类 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注意事项

  特殊电话 119 120 110 122

  篇四:品社说课稿


  庞灵芝

  一、教材依据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第一册(三年级上) 第二单元《我的家庭》 第二课《我家的故事》

  二、设计思想

  如今的孩子,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但由于从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很难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总觉得父母给予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从而萌生对家庭的热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这就要求老师能正确地处理和活用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的特点,该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我就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去,获得更多真切的感受,从而由衷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逐步养成热爱自己的家庭,尊敬父母、关爱父母的高尚道德情操。

  三、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感受亲情,萌生对家里长辈的爱。

  行为与习惯:学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长辈的爱。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关自己家的一些故事,了解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2、初步学会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知道有关自己家的一些故事,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感受亲情。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长辈对自己无私的爱,学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长辈的爱。

  六、教学准备

  1、了解亲属的过去,打听他们的情况和操心的事。

  2、收集一些照片、礼物、有纪念价值的物件等,并向家人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欣赏,创设情境——童眼找故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爸爸、妈妈和我们,组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坐在亲情树下来讲家人的故事。(板书:我家的故事)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边听,一边想,我家的故事有哪些?

  3、同学们,听着这温馨而深情的歌曲,看着这亲切而动人的照片,一定让我们记起了印象深刻的一个个故事。就让我们来讲一讲吧。

  二、分享家庭快乐,感受亲人的爱——童言讲故事

  (一)名字里的故事

  1、咱们班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名字里有故事吗?

  2、和小组里的朋友说一说。

  (二)照片里的故事

  1、因为要讲故事,老师赶紧去拍了几张我家的照片,想听听我家的故事吗?

  2、观看照片,分享我家的故事。

  (播放:80年代小山村的住所照片 90年代在工厂的宿舍照片 2002年在集镇上的套房照片

  我家在城管的新房照片)

  *从我家住所的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吗?

  3、今天同学们还带来了很多的照片,是吗?。我们小朋友家里也肯定有一些特别的故事,我们就来说说自己家的故事,让大家都来分享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生活入手,使儿童易于从心理上认同,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于进入角色,产生共鸣,能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三)其他的故事

  1、也有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准备好的其他东西,都有什么?这里一定也有动人的故事。因为我也看过你们写的作文,特别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在小组里赶紧分享一下。

  分小组交流故事,并在组内展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礼物等东西。

  2、学生代表交流

  师:看小朋友们说得这么起劲,老师猜想你们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来,我们现在就请出你们小组听了以后觉得最感动的一个小朋友上来讲一讲,并向大家展示他带来的这件物品。 孩子们因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向父母家人了解了各种物件背后的故事,所以讲的故事挺感人,处处流露出家人辛勤劳动和互相关爱,孩子因此而自豪和满足。

  【设计意图: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作为教师应重视课程与儿童活动的联系,以儿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激发并引导他们去体验感悟。】

  三、联系生活进行比较——童心种故事

  1、比如说,带你们出去玩!给你们过生日。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2、你们过生日有那么多的亲人、朋友为你庆祝生日,给你送生日礼物,那你知道你家里人的生日吗?你都是以什么方式为他们庆祝的呢?你们知道他们的烦恼吗?

  3、是啊,我们习惯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习惯了他们为我们写的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你们看,他们这样爱着我们。(心里话)

  看完了,你感受到那股温暖了吗?

  【设计意图:孩子是善良纯真的,他们并不是不懂得爱,只是不知道怎样去爱,没有发现亲人对他们那无私的爱。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比较中发现爱,从比较中去体会、感悟爱,从而懂得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报答亲人所给予的爱。】

  4、那么,让我们也去爱他们,好不好?你觉得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幻灯片)

  5、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一张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送给疼爱你们的亲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亲人的爱。

  【设计意图: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当孩子们走出课堂,通过实践,才会真正在体验中逐步感受到父母亲人伟大而无私的爱。这样孩子们才能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完善。】

  四、总结

  《劳动成果要珍惜》说课稿

  陈素萍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劳动成果要珍惜》是六上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珍惜劳动成果,为乐于劳动,善于劳动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

  难点: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因此,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比较普遍。青少年中还广泛存在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喜欢享受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并通过大量图片及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劳动成果对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教法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2、活动法。通过活动,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讨论归纳法。通过讨论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四、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采用如下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活动法、自评法等具体的学法会在我的教学流程中加以体现。

  五.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学生齐读《悯农》感知)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可以使学生产生认同感。让学生从这首诗中感知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可贵。

  2.讲授新课

  一、为什么珍惜劳动成果

  1、展示辛勤耕作的图片

  2、教师设问: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所有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3、学生搜集勤俭节约的名人轶事 。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珍惜劳动成果、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4.展示我国资源匮乏的资料。

  学生讨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珍惜劳动成果不是小事,不仅是个人的事。

  5、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为什么要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二、怎样珍惜劳动成果

  1、首先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调查劳动成果浪费现状并针对此情况说出自己的感受。

  2.寻找浪费现象。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3、教师设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浪费现象是我们现在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讨论引起大家的注意。通过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明白浪费是可耻的,我们应该提倡勤俭节约。

  三、教学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2、全班开展“我的勤俭节约宣誓”活动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督促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

  课外延伸

  (针对本校浪费情况拟写一份调查报告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你的整改方案.)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板书设计: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我国资源匮乏,应该节约资源勤俭建国

  勤俭节约有助于激发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就是我》说课稿

  王慧仙

  选自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个人与集体关系指导,由“我就是我”、“你真棒”、“如果我是他”、“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四课组成。本课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自己,形成开朗、进取的性格。那我选择的是第一板块内容“我就是我”。

  我把目标定为:1、从外貌、爱好、思维等方面了解一个独特的自我,知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从内到外的差异。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独特性,从而喜欢自己,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学重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学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从而赏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过程中,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了解自己的长相,喜欢自己。原本我们也想把“照镜子”这一环节放到课堂上进行,这样会更有趣一些。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自制能力较差,有面镜子在手中肯定有一部分人会分心的,于是就把这一环节作为课前调查的内容了。课堂上,我利用这张课前调查表,通过同桌交流、指名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长相中的部位,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我们每个人的长相都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很可爱,都很喜欢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接纳和欣赏。

  第二个环节是:表达自己的爱好,悦纳自己。在这一环节中,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爱动的特点,结合孩子们平时玩的,我设计了“学做木头人”的游戏。利用这个小游戏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感觉既新鲜又有趣。因为游戏包括儿歌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孩子们玩起来既简单轻松,不需要老师详细指导,又觉得很有创意,因为在以往玩的基础上又有了新花样,所以劲头都很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知道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在游戏中获得了快乐,悦纳了自己。

  第三个环节是:画出自己的想法,赏识自己。在这一环节中,我用“请你的大脑来做做运动”这样的导语来勾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中感悟到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都是与众不同的,从而学会赏识自己。

  最后,我把几首儿歌放在一起,当做礼物送给孩子们,让他们唱一唱,在唱中感受自己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真正的学会欣赏自己,悦纳自己。

  篇五:品社说课稿

  《祖国有多大》说课稿

  新集完小 说课人:晏均霆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的第一课《祖国有多大》。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祖国有多大》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一个课。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都是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层面,了解我国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这节课的关键是一个“大”字。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为:

  1、通过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知道图例和比例尺的含义,学会看中国地图。

  3、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综合了地理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内容,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综合性,并注重将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文中以地图为载体,在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同时,把地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但这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祖国是学生生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学生既近又远,毕竟他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去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祖国、了解祖国,进一步激发祖国的爱国热情。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游戏法等;采用的学法是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祖国的,祖国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很抽象,光靠展示和说肯定没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祖国之大的。只有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合作探究,通过活动的方式去亲身体验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之大,从而为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尽量简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切中本课研究的重难点,把学习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交流合作探究来亲身体验本课所倡导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课教学,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课前准备活动

  教学本课前,我给学生一个自学、调查提纲,引导、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课外书、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调查、比较祖国到

  底有多大:一是了解本市、本省和其他国家的面积,并将其与祖国面积作比较;二是调查南北两地的温差、东西两地时差等,说明祖国的“大”。

  (二)课堂学习活动

  1、歌曲欣赏,导入新课

  首先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歌曲《大中国》,在欣赏优美的音乐之后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与思路】: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了解祖国,并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尽快进入课堂。

  2、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感受祖国之大

  活动一、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陕西省地图,比较陕西省与西安市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陕西省与中国的面积,以突出祖国之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在感知自己的家乡西安以及陕西省的大小,通过换算比较,也就是直观的进行空间上的比较,从而感受祖国的广大。

  活动二:旅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一是认识图例,让学生能看懂地图,知道什么是国界线、大陆海岸线和一些图例符号的含义;

  二是初步感知祖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认识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大体位置,为旅行活动做准备。

  三是通过旅行活动,从数字上感受一下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先从我们熟悉的家乡陕西出发,出发前,让学生知道我们陕西处于祖国的北部地区,经河南来到安徽,让学生知道安徽在祖国的东部,是沿海城市,先沿着大陆海岸线,我们走到了浙江、福建、广东,到了广东停下问学生,广东在我国的哪边?(南部),它是不是我国的最南边呢?(不是的,我国的最南边在南海上的曾母暗沙,从而加深对我国海域边界的了解。)

  继续旅行,来到了广西,这时我们走到了陆地上的国界线了,到了云南、西藏、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祖国的哪边?(西北部)走到这,也就走到了祖国的最(西边)。

  经过新疆,我们到了甘肃、内蒙古,内蒙古有全国最大的草原。我们现在到了祖国的北边(黑龙江),这时让同学们看着地图,找一找祖国最北边的城市在哪?(黑龙江省的漠河是我国最北边的城市)。 再经过吉林、辽宁,咱们就要走完陆地上的国界线了。走到这里,再回顾一下国界线,问学生我国陆地上的国界线有多长?(板书:国界线20000多千米!)

  按照同样的方法走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让学生计算国界线和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是38000多千米。让学生再计算走完这一圈需要4年多的时间,学生感到很惊讶!很震撼!让学生直接感受祖国大。

  【设计理念与思路】:活动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的基本特征,我在设计徒步旅行活动中,跟着卡通小人沿着祖国大陆的边界走一圈,一是

  让学生领略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初步感受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地图上的大体位置;三是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祖国边界的漫长,由此感受祖国的辽阔广大。同时,初步认识图例,了解国界线和海岸线含义,初步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有34个。

  3、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探究

  祖国到底有多大呢?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前发放的调查提纲,要求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或者一句话来说明我们祖国疆域的辽阔。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激励引导,再通过上台表演“差别真大”和欣赏儿童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加深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

  【设计理念与思路】:本课教学仅仅靠书中的图文、教师的语言讲解是无法说清楚祖国地域的辽阔。为使教学更有实效性,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知道南北温差、东西两地生活的差异,采取视频播放、互动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南北、东西距离远,跨度大,祖国辽阔的事实。

  4、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畅谈,进行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再次播放《大中国》,在抒发情感的同时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国界线   品德   难点   范例   意图   祖国   成果   我国   电话   故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