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深远。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许多问题。另外,由于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一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
知识网络梳理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流派 人物 历史时期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及影响
儒家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道家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墨家  战国初期   
法家  战国末期  
兵家  春秋晚期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吸收和利用?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一思想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   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
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孟子  c.孔子  d.墨子
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争霸战争  b.学术繁荣
  c.社会大变革    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
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
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 )
  a.孙武  b.孙膑  c.孟子  d.韩非
二、材料分析题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
  

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名言,试举两例。

③我们应怎样评价他?

三、问答题
18.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文化及教育上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荀子   墨子   孟子   儒家   孔子   诸子百家   法家   道家   思想家   战国时期   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