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重点和难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是本课的重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XX年 8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这是继四十年前(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建议复习比较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条约的主要内容,教材列举了四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记忆。
第一,经济上,“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
第二,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第三,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第四,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                                       
3.《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对条约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严重危害性的认识。
4.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简单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究1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可播放多媒体vcd)
5、练习:材料题“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到三月遍地红,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①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运动?该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②该组织的原名叫什么?主要成员由哪些人组成?
③该组织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中哪句话表明了该团体斗争的目的?
④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阶级出于什么目的允许该组织“不到三月遍地红”?
⑤该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6作业: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附:板书设计
一、  义和团运动于1898年在山东冠县 “扶清灭洋”大旗,
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是19XX年,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三、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影响(或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联军   义和团   马关条约   列强   史实   帝国主义   条约   北京   中国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