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复习课
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
复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复习重、难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2.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实质。
4.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5.“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所造成的危害、二月抗争。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依据课本知识,自主完成下列填空。
 
2.熟读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

(2)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3)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5)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二、典题讲解,分析运用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954年宪法规定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定,由 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答案:d
2.在1964年的一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个报道,里面包含了这样的信息: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请你判断他是下列人物中的(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解析】焦裕禄、邓稼先、王进喜和雷锋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其中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带领人民治沙、防沙,艰苦创业,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答案:d
3.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1976年)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解析】要注意“文化大革命”这一关键词。a项是西安事变前后全国人民的呼声;b项出自“大跃进”期间的口号;d项则是改革开放期间的。“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c
三、师生小结,相互反馈

四、达标测试,学以致用
1.XX年9月2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重大经典建设工程”张榜,武汉长江大桥与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等100项经典工程入选。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是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大国脚印”是腾讯网报道新中国建国60周年策划的重要活动之一,由网友根据60年里最重要的10件事选出一个自己心中最具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1954年宪法在1954年的10件大事中位居第二。那一年,制定这一宪法的机构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新中国第一届人民政府               d.中共“八大”
3.王小明同学对“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在网络上进行了认真的查找,其查找的正确答案是(    )
a.没收其工具,将其转化为农民        b.把他们转化为工厂工人
c.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把他们并入农业合作社或国营农场
4.XX年12月11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刘少奇大辞典》,并在郑州举行首发仪式。这本书一定会详细记载的史实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共“八大”的内容
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XX年11月1日,香港布约翰邮票拍卖有限公司举行“香港布约翰XX年秋季邮票拍卖会”,其中,中国著名珍邮大幅《全国山河一片红》(如右图),以368万港元成交,刷新单枚中国邮票拍卖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据此回答6—7题。
6.“全国山河一片红”是一枚由北京邮票厂印制,面值8分的邮票。据史实判断,这枚邮票可能发行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8年           d.1978年
7.八年级(2)班对“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邮票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其中讨论结果中最准确的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重要探索            b.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
c.领导者错误发动被xx集团利用的内乱   d.无产阶级与走资派之间的一场革命
8.XX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开年大戏《奠基者》真实再现了大庆石油会战。下列哪一位人物的事迹会出现在剧情中(     )
a.雷锋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材料二 XX年 1月1日,xx到河北省廊坊三河市农村考察时表示,中央将下发XX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的推行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后反思:
知识梳理
2.(1)1954年(2)实行赎买政策(3)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5)1956年 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单元复习课学案参考答案:
1. b  2. b  3. c  4. d  5. c  6. c  7. c  8. c
 9.(1)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2)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关心农民,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说明了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武汉长江大桥   文化大革命   私有制   手工业   工商业   资本主义   宪法   邮票   单元   政策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