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详解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模范人物文化大革命

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所以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目标。

“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它是由我国政府组织编制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 。 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 ③“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经济建设示意图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颁布了这部宪法。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它的颁布的历史意义是: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党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业合作社,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还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年息为5%。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缺点和偏差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中共八大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于195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经过认真讨论,提出了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这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党和国家制定了“总路线”,其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一方面是它的正确性: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另一方面是它的问题: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就是高指标(工业上的钢产量翻番,农业上的粮食产量“放卫星”) 、瞎指挥(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浮夸风(说假话) 、“共产风”(一切归公社所有,吃公共食堂,不要钱) 。 这种“左”倾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左”倾错误的产生的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模范人物

正是这些模范人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是千千万万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①爱国主义精神,②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③艰苦创业的精神,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 全国劳动模范。 1938年在玉门石油公司当学徒。 新中国成立后,在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当工人。 1956年任油矿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率领钻井队创造月进5

000米纪录,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 1959年出席全国群英会。 1960年春,率领“1205”钻井队到东北的大庆参加石油会战。 工作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贡献,被工人群众誉为“铁人”。 1964年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8年5月任大庆油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病逝。

焦裕禄:(1922 1964年) ,山东淄博人。 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在干部队随军南下到河南,任县委宣传部干事、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1953年后任洛阳矿山机器厂科长、车间主任等职。 1962年12月调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 时值该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全县149个大队中,焦裕禄跑遍了一百二十多个,对灾情进行了全面调查。 当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 在暴风雨中,他亲自察看洪水的流势,测绘洪水流向图。 大风雪后,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送救济粮款。 他家里也很困难,没有像样的棉被,县里补助他3斤棉花票,他就是不要,说群众比他更困难。 他患了肝癌,仍忍着病痛坚持工作,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奋斗到最后一息。 群众说:“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

邓稼先:(1924 1986年) ,安徽怀宁人。 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受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3年后考取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 1950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50年10月,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调到核武器研究所,负责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院长等职。 他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 是中国研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 1959年苏联毁约停止援助后,中国决定自己研制核武器,邓稼先立即组织理论队伍,开始了自力更生研制核武器工作。 1962年,他领导起草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还经常深入实验现场,指导实验。 1964年去新疆参加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实验。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他又领导研制氢弹的工作,为“抢在法国人之前搞出氢弹”,他们争分夺秒战斗,终于在1967年6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后来,在我国核武器几次新原理的突破上作出了贡献。 1984年患癌症后,仍念念不忘我国核科技的发展,与几位同志一起向中央写信,对我国核武器事业和高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但由于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毛泽东等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了错误的估计,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混淆了是非。 结果,事与愿违,“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反而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 二月抗争是在党和国家正在遭受严重灾难的情况下发生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同林彪、江青一伙的斗争。 其目的是力图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 在这场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 其表现需要从“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等几方面都遭受严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成立83年来,犯过多次路线错误,每一次都能用自己的力量加以纠正,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政党。 要是没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八年级历史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   工商业   核武器   资本主义   宪法   单元   农民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