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统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吞并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1.秦的统一。包括秦统一的背景、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建立的时间以及秦朝完成统一,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意义。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如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边疆建设开发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在当时维护了统一的成果,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难点是: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时间很短,对枯燥无味的历史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电视剧或生活中看到或听到的有关秦始皇故事或传说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设计理念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能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时间、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实践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使学生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秦灭六国、万里长城”的幻灯片、“千古绝唱”的音乐,用硬纸制成战国是不同的货币、卡片上写上不同的文字。把学生分成七组代表各诸侯国。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前边我们学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中华大地上烽火连连,民不聊生,痛苦不堪。那么,这种状况是怎样结束的呢?学习了本课我们就明白了。(板书  秦朝的统一)
一、 秦王扫六合
教师:出示“秦灭六国”的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秦灭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秦完成统一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时间。
学生: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王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详细讲解秦灭每个国家的时间和过程。然后,把分成七组的学生,分别扮演起
提示与建议

利用复习前边课程和设问的方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利用表演节目,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
各诸侯国,演示课本阅读材料中的事件。然后在演示统一后这件事解决的结果。提出问题: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学生: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教师总结: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结束春秋战国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那么,为了保持大一统的局面秦王采取了哪些方法呢?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师:秦王为巩固国家的统一,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几方面采取了措施。政治上具体有哪些内容?学生思考。
学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皇帝之下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
教师: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建立了中
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央集权,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经济文化上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教师: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文字,规定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货币统一为秦国的圆形方孔货币。还统一了度量衡的标准。秦始皇的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下面请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首先让七组学生扮演七个国家的文学家,用自己国家的文字进行交流。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货币去购买别国的商品)?然后让学生回答如果不统一有什么不方便的?统一之后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文字不统一,不利于人们的交流,货币不统一,不利于人们经济的交流。统一之后有利于人们做买卖,有利于人们交往。
教师: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能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

让学生表演节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对统一文字,货币意义的理解。

一,这就是它的作用。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措施,从思想上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学生:思想上焚书坑儒。
教师讲解“焚书坑儒”的有关过程后,提出问题,有人认为焚书坑儒是一种野蛮的行为,也有人认为这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你们的意见呢?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焚书坑儒是一种极其野蛮的做法,对古代文献的保存和学术的传授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文化造成了严重的推残。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但是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来说这种极端的手段,也打击了旧贵族的反秦活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下边同学们想一下,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修筑万里长城(放映万里长城的图片)

这个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修筑万里长城为什么说是军事上的措施呢?
学生:修筑万里长城可以防止匈奴对边疆地区的入侵,保护边疆人民的安全 。
教师:虽然万里长城可以防止匈奴对边疆地区的入侵,但为了修筑万里长城,秦始皇动用了大量的民力,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放音乐“千古绝唱”)然后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后对全篇进行总结。由于秦始皇采取了以上措施,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达陇西,北至长城,南抵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后,学生思考,如何评价秦始皇。

此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述与之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教案   历史   初中历史   七年级历史   秦王   万里长城   焚书坑儒   秦朝   货币   措施   文字   教师   国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