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说课稿

初中化学《原子》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4. 对于教材的处理

       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构是本课时教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

          二.说教法

           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4.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

        三.说学法

          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

         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

         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1.课前准备

         利用电脑制作相关课件:水电解反应实质-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钠原子核的结构分析。普通氢原子核的结构分析.

          5.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首先复习提问三个问题: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什么?能用肉眼观察到水分子吗?水中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吗?然后提出疑问:既然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它能不能再分呢?

          3.实验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通过回忆水电解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引导学生直观接受水电解反应的事实: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并及时提出疑问:在通电条件下水是怎样转变成氢气和氧气的呢?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思维,并结合水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通过观察、分析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引出课题,概括出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录像,演示氧化汞分解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硅原子图像照片,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可知的。

         4.分析、比较、归纳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反应实质的模拟动画,分析比较得: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氧化汞等;有些物质则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汞等。

     b.提出问题,(如: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大吗?那么原子呢?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构成分子的原子呢?等)引导学生回顾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的基本性质,结合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原子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等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c.通过对分子和原子异同点的列表比较,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加深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化学反应实质。

       5.设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a.首先,提出问题:(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到底原子能不能再分呢?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19XX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a粒子去轰击一片金属箔时,发现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提出问题:为什么大部分a粒子可以穿透过,其飞行方向也不发生变化?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呈锐角反射回来?引导学生围绕该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电脑多媒体课件,利用动画手段,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相对较大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演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b.设疑:原子核这么小,能不能再分?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钠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直观接受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事实。并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核结构,结合原子呈中性的知识,分析比较得: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提出疑问:是否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引导学生观看普通氢原子核结构的模拟动画,分析得:除了普通氢原子核外,所有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6.归纳小结,强调本节重点。

7.通过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案   化学   初中化学   九年级化学   原子   氢原子   原子核   微粒   归纳   物质   分子   概念   结构   动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