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理解当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政策措施。
【学习重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习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着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公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
示收入绝对平均;0.2 0.3表示比较平均;0.3 0.4表示相对合理;0.4 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基尼系数升高,主要表现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误区警示】
1、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不违背。因为:(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让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才能对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各企业、各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2、共同富裕等于“同步富裕”
不等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同步富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以同等速度,在同一时间富裕起来,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3、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没有根本的区别。
有。这里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这种分配所产生的公平与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的“公平”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事物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堂清练习】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总是绝对对立的
b、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b、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
c、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①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xx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一政治   平均主义   悬殊   富裕   平等   分配   公平   效率   关系   社会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