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学习内容有: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等。 [学生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和辩证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课,本课作为前一节课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将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 3、运用: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及综合性思维方式等知识点的思路与方法。             2、采用“三个一”授课思路,即教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一个学习提纲、找一则时政或事实素材、提一个疑难问题,教师紧扣此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进行授课的教学思路。             3、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培养集体主义的意识与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播放一则关于近期猪肉涨价的相关报道(注1) 讲授新课: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师(问): 你能从猪肉涨价中看到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    师分析由于猪肉涨价: ①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提高 ②猪饲料价格上涨 ③中国由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 ④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上涨 ⑤鸡肉、猪牛羊肉价格涨 ⑥农民收入增加,种粮积极性提高 ⑦猪肉与三年前同期价持平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7: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2) 师析:①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学校、水分子、金牌的获得等),这是从静态来看,即从空间上看;也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如人的一生),这是从动态来看,也就是从时间上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②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并不是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而是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即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其他部分,进而影响整体。③注意“金牌的获得”和“人的一生”这两种类型的整体形式。 引发学生思考回答:(略) 学生思考概括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学生从事探究活动:思考 (1)以上四组事物中,哪些是整体?哪些是部分? (2)整体由什么构成? (3)整体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4)整体从静态(空间)看是什么?从动态(时间)看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较有影响的事例,可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拓展思维,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同时为今后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提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全体和部分的含义,为后面学习提供有力保证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2)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多媒体显示(见注3):     师析:(1)因为他不懂得捕雀的网虽然由一个个网眼组成,但网中的网眼相互制约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因而使网在功能上具备了单个网眼所不具备的功能。这说明,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2)结论参见课文p57。 师引导学生探险究活动得出如下结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恩格斯谈论手的两句话可知,部分离开整体是无法获得的,人身体上的各个器官是构成人的活生生的肌体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分割的的统一性,它们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脱离了人的身体的手不能算是人体的一个部分。       多媒体显示:《一举而三役济》(内容见注4) 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这个施工方案全面考虑了施工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联系,结构合理、关系顺畅,既节约了资源,又大大缩短了工期,实现了整体的最优目标。古人尚能如此,我们更应该自觉地优化结构、协调发展,争取系统目标的最优化。     学生探究活动: (1)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雀而网能捕到呢? (2)根据(1)问,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探究活动: 为什么说离开了人的身体的手就不能算是人的一个部分?(课文p57探究题)   学生探究活动:用哲学道理分析一举而三役济的意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或短剧“管中窥豹”,揭示成语所包含的哲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内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哲理内容,并自主以表演单位按不同等级评价,使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科学化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得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可叫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因为:系统就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就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严格地讲,系统和要素及其关系比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及其关系在内容上要丰富一些。注意“一定意义上”的理解。     师引导分析指出: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构成事物的内部要素对于这个事物的重要性,说明部分对于整体的价值。因为只有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结构优化合理,才能使整体获得功能最大化。     生活中实例如:接力赛中每一个运动员的良好表现将决定整体的成败,人们知识结构中的每一部分的状况将会影响其整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经济活动中每一个企业的良好信誉也会决定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形象等。     引出系统优化的方法。   师析:教材中叙述唐代韩愈和宋代苏东坡的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的事例,和我们同学的学习、生活非常贴近,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系统优化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掌握这种方法,就要做到三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还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1 的道理。 多媒体显示(内容见注5):《三个火堆》 师引导学生探究后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是吗?第   学生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是为什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二者是否完全等同?阅读教材后回答。   学生完成课本木桶对话的探究活动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两种学习方法中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谈谈你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读书、拓展思维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积累知识,将学习生活化。   观察学生联系实际能力并能准确等级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三个火堆,第三个群体发挥了优化组合的优势,他们在处理取暖与捡柴的矛盾时,采取了轮流制度,一半儿取暖,一半儿捡柴,既照顾了整体利益,又兼顾了个体利益,既考虑了长远利益,又照顾了眼前利益,他们办事情选择了最佳方案,实现了最优目标(让火与生命延续到第二年春天),他们的聪明之举不得不令人叹服!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使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之和。请看看,第一、第二个火堆和群体,它们要么只顾取暖,无人捡柴,要么只知捡柴,不知烤火,不管哪种情况,对延续火与生命都不是最佳方案,最终都导致了可悲的下场!     师引导探究后析:系统优化思维极其重要。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是“一盘棋”,个别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此,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搞好宏观调控。经济发展和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必须相互配合,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必须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必须共同进步,所有这些都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兼顾,大力协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生探究活动:三个火堆,三个群体,在同样寒冷的的冬天里,为什么有的群体被冻死,有的群体却能够让生命与火延续,看了这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探究:“多浆船”事例运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认为上述“猪肉涨价”的例子,是否运用了系统优化思维方式?是如何运用的?     激发兴趣拓展思维   观察学生的分析,并记录予以正确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升华   前后呼应,及时体现和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本课知识体系(板书参考)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含义不同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和部分的相互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赖;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处理好整体和部分关系 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概念 特征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三个方面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性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后记:   1.、“三个一”课堂教学资源的发掘,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利用电教媒体教学后,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增加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加深了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课堂发言,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主动,对观点也把握得透。 3.、由于穿插许多现实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感爱到学习哲学的有用性,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反响极好。 教学参考资料:

注1、《参考消息》引外电报道中国猪肉价格上涨: 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猛涨,政府忙于应付。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原因是玉米价格价格的上涨。中国由于玉米供给的不足,甚至有可能从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沦为进口国。同石油、铁等一样,这种情况有可能改变世界市场的需求平衡,导致出现新的“中国风险”。 中国市场的猪肉价格从5月中旬开始上涨。据中国各报报道,中国主要城市的猪肉价格与一年前相比上涨了40%以上,个别城市甚至上涨了一倍。钎肉价格的上涨甚至开始波及到牛肉、鸡肉和鸡蛋等其他食品。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也在3月份就超过了政府的预警线。中国开始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忧。 据业内人士讲,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的上涨与占猪肉成本80%的饲料的价格上涨有关。占据猪饲料主要地位的玉米的价格近两年来上涨了40%。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猪肉消费量猛增。况且,不仅作为饲料,作为能源多样化原料的玉米的用途也在扩大。因此,虽然中国的玉米产量在去年创下了1.43亿吨的历史纪录,但出口量与上一年相比却下降了64%。日本贸易公司认为,中国目前由于水资源枯竭,玉米增产已经很难,中国随时沦为玉米进口国都不奇怪,这必将给日本也带来影响。 不过,也有人对此次中国市场猪肉价格的上涨持乐观态度。日本的农业相关人士认为,这次猪肉价格的上涨也许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中国政府将三农问题列为国家的重点课题,而猪肉价格的上涨将增加农民的收入。 其实尽管说是猪肉价格猛涨,但价格水平仍与3年前持平。  注2、分析这样一组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省、市、自治区,与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与各机关团体;       (2)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3)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年级、各班);        (4)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氧原子;       (5)金牌的获得与教练员、其他运动员、陪练员的劳动;        (6)人的一生与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注3、张网捕雀     古代有个人在林中见到一张捕雀的大网,捕到的麻雀都是雀头钻进一个个网眼里,于是他回家用一截截短绳结成许多互不关联的像网眼一样的小绳圈来捕雀,结果一个雀也没有捕到。 注4、一举而三役济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个“一举而三役济”的故事。宋真宗年间,一场大火把宫内楼台宫室烧成废墟。修复这些宫室楼台有三个困难:一是取土困难,路途遥远;二是运输困难,要运土及大批建筑材料;三是处理大量垃圾困难。面对这些困难,负责该工程的丁谓经过周密思考,首先下令把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第二步把宫外的汴水引入大沟中,运进竹木等建筑材料。第三步,重建宫室楼台,工程完工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内,修复原来的大街。 注5、三人火堆 严寒的冬天里,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烧,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被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久便熄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捡柴,这火迟早也会熄灭,其他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没有人烤火,都被陆续冻死在了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灭。 另有一群人点燃了第三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堆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轮流捡柴的制度;一半人取暖,一半人捡柴,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温暖,火堆因得到了足够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观点   火堆   猪肉   中国   事物   关系   功能   方法   学生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