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综合课复习资料(课本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思想政治一年级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
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和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国民经济3大产业,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与纳税人;我国银行和公民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家庭消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由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种类型。
商品由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是商品交换相机资方发展的产物。货币需求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的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价值适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集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力上。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广阔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公有制的性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这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归根到底,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干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因素分配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同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是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企业和经营者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按照不同的标准,企业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的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时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前途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以企业的生产中之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在市场上依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出现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是必然的。
在国有企业中,厂长和经理作为经营者处于企业的中心地位。我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监视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企业经营这既要有完善的思想道德素质,就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任何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
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产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经营者经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的竞争,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产业和劳动者
国民经济由3大产业构成,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3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可以用他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表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在我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局面的根本途径。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中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物质基础,在我国,的大力振兴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相对滞后,不适应其他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的义务表现出来的。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重任的劳动,并带在享有劳动权利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建立的劳动合同制,以劳动合同的形式规定了劳动者的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
劳动者要珍惜并依法行事自己的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我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可靠保证。建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到遵循既有利于生产,就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高中政治综合课复习资料(课本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思想政治一年级下册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从社会种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剩下的那部分净产品或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
按最终用途,国民收入分为由于积累和消费的2部份,积累的部分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还包括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消费的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存在这不相一致的一面。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是: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因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和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3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必须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性的征收的一部分社会产品,由于各方面的支出。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预算是国家基本财政计划。预算执行的结果就是国家决算。
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教育、科学、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财政收支平衡,是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等于或大于支出,备有节余;财政赤字是当年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还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三个基本特征。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是违法行为,应付法律责任。
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在我国,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等都属于主要的税种。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公民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该自觉纳税,履行纳税人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银行和储蓄者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现阶段的银行按照性质和职能划分不,可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建设性银行3类。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3大基本业务。支票、汇票、信用卡是经济往来中结算的主要信用工具。
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政治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对公民的存款储蓄实行“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的原则。
公民的存款储蓄具有重大作用:为国家积累资金,资源现代化建设;调节市场货币流通;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国现阶段的债券主要有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国家建设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公司债券。他们是国家或企业集资的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商业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2大类。他是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来补偿自然灾害或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商品服务市场是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场所。商品服务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消费品市场视为个人提供最后的,直接的消费品的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是提供生产资料的满足生产需要的市场。服务市场是买卖服务这种无形的商品的场所。服务业有广义的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狭义的服务业只限于生活服务的范围。
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对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市场交易原则是规范市场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的基本准则,它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几项内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缺斤短两,坑蒙拐骗,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违背市场交易原则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市场交易自序,损害消费者利益,也伤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城市信用的原则,这是这些市场的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家庭生活消费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劳务消费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费主要是指吃穿住用行的消费。精神文化消费主要是指娱乐身心,发展提高自身的各种消费,劳务消费这是购买的各种服务。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和其他环节一些重要的作用。家庭消费必须以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提高适度消费,布置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消费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享有安全,知情,自主选择,公平交易,求偿,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应当通过各种合法途径,依法寻求保护。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
世界市场是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世界市场呈现出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商品结构的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新特征。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这一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货币关系的世界性贸易的金融组织主要有: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世界市场上,各国之间商品的交换都必须用外汇并按统一的世界市场价格进行,凡是由于人为因素使世界市场价格场记高于或低于国际价值进行的交换都是不等价交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手段,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交换活动。对外贸易是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2部分构成。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方式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实践证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对外贸易中,通过海关征收关税,可以对一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关税是有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我们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在发展的贸易,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

XX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十三年来的经验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高中政治综合课复习资料(课本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思想政治2年级
2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这些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志所反映的客观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份,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必须以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世界上首先有物质然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才是人们认识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立足点。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青年学生要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这些了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联系。发展地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且是多种多样的。现象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活动的自觉性。整体和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经济要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地发挥。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人都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这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把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就要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按规律办事,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相互依存,并且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正确对待矛盾,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2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不同的矛盾要有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次矛盾之间,矛盾的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2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总而言之,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2点论,2分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2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结合的观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正确处理自力更生,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青年学生应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应当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经历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学生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有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切忌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努力防止和克服思想方面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主要表现为想和做,其也是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要充分的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想问题不能停留在事物的现象上,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对事物现象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实现对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两个条件: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认真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人们要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但认识向前推移。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必须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人们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的要明确概念,正确使用判断,进行推理,善于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特点,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们的根本利益。
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道德原则,就是社会普遍倡导和人们应当遵循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体主义是一致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反对小团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青年学生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该做到心中有国家,集体和他人,确立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反对和克服的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性自私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的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两种形式,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尤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理想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崇高理想对人生,社会都有重大作用。人类探求社会理想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要实现理想,必须把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结合。
要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奋斗中实现理想。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征。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实验活动是实践的3种基本形式。生产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科学实验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的最终目的,检验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2项基本活动,改造世界又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高中政治综合课复习资料(课本内容)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的思想政治3年级

政治常识的基本内容: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阶级形势真挚的根本属性,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具有社会管理属性。
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对统治阶级实行民主,必然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的社会管理重的职责和功能,国家具有对内和对外的职能。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形式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用民主共和制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代国家结构由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形式。
国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族和新型的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民主专政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存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依据。我国的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必须坚持和完善。
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必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国两制,是我国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方针对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
当代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国家机构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
我国的国家机构有下列国家机关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国家机构视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我国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主要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我国公民以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公民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国家荣誉和利益。
必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是近现代社会普遍的政治现象。
政党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参与和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政党根据阶级属性分为2大类,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性质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的活动准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主要职能。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国家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已经显示巨大的优越性。我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民族宗教的国家有密切关系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伟大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各族人民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组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这3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立足民族政策。的也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试制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民主自治地方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是国家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一般民族都有其宗教信仰,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一种社会力量,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社会作用的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我国,有5种主要宗教长期流传。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于基本清除,宗教的成为中国教徒独立自主的宗教事业,宗教组织成为联系各自信群众的爱国组织。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家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打击利用宗教外衣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
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区别。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对于违法犯罪的封建迷信活动,必须坚决取缔。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理权。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国家的国际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其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国际组织是若干个国家为特定的目的,通过条约和协议建立的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国际组织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联合国是当代代表性最广,的影响力最大,规模最大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在当代具有重大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彼此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次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当代国际社会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害矛盾中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呈现,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原则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教案   政治   高中政治   高三政治   知识点   课本   客观   事物   矛盾   关系   我国   社会   国家   商品   经济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