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模板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思考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 19页的内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计划。在介绍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布置家庭作业。

说课稿 篇2

  课标解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为组织和实施方式,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理解与体验的课程。

  教材分析:

  山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一天》主题三,“好好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合理饮食,二是文明用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家长希望孩子长得健康强壮,经常大鱼大肉地做给孩子吃,忽视了营养的均衡摄取,更忽视了对孩子在文明用餐上的教育。有些学生遇见自己喜欢吃的就吃得特别多,尤其喜欢吃油炸食品,如辣条、薯片等,但对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就吃得特别少,个别学生不爱吃菜,导致营养失衡;还有一些学生有剩下饭菜的习惯,没有节俭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饮食健康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有节制。

  教学重难点:

  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饮料;吃零食有节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好活动时所需要的鱼肉、蔬菜、瓜果、饮料等图片。

  2、水气球1个。

  3、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由家长陪同,到菜市场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并填写“蔬菜知识知多少”表格,为课堂上学生交流做好准备。

  2、填写“我的一日三餐”表格。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教学环节“活动一、二、四”来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

  2、通过教学环节“活动二、三、四、五”来检测教学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小营养师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与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的“食”,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吃”。一说到“吃”许多同学都开始流口水了,那谁能说说你平时都爱吃些什么呢?为什么爱吃呢?(学生交流)

  2、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好吃的食物,下面自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来制作自己的食物卡片,开始吧!

  3、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组内同学画的食物卡片汇集起来,然后从主食、饮料、水果、蔬菜、鱼肉蛋类、零食等方面进行分类,最后组长填写统计表。

  哪个小组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组分类统计的结果?(学生交流)

  (出示营养配餐示意图)对照自己的食物卡片,看看自己的饮食还缺少些什么?哪一类的食物吃得较多?今后应该注意什么?

  4、课前让大家填写了昨天你一日三餐的表格,谁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全班评议,说说这样的饮食是否合理。(学生交流)

  5、那么怎样吃才是营养均衡呢?我上网查询了一些资料,供同学们参考(拓展资源:合理的营养搭配)。现在正是我们同学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更要关注自己每日的饮食情况,做到饮食营养均衡。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制作食物卡片,了解学生平时都爱吃什么,然后对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对照营养配餐示意图,看看自己的饮食缺少什么。最后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表格,了解学生饮食是否营养均衡,关注学生每日的饮食情况。】

  活动二:喜洋洋生日派对——自主配餐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你们熟悉的朋友,看!认识它吗?(出示喜洋洋图片)喜欢喜洋洋吗?今天羊村里有件开心事——喜洋洋过生日,它邀请大家去参加它的生日party呢,参加生日party,美食当然是不能少的啦,大家愿意去吗?

  好,闭上眼睛,我送你们去她家。(课件出示:喜洋洋生日派对)

  瞧,摆在你眼前的这些食物就是喜洋洋生日派对上吃的食物,这么丰盛,你想吃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1、介绍Party上的食物

  主食:面包、面条、米饭、蛋糕、包子;

  饮料:可口可乐、牛奶、果汁、咖啡、矿泉水;

  水果:苹果、葡萄、香蕉、西瓜、橘子、哈密瓜;

  蔬菜:芹菜、青菜、萝卜、西红柿、青椒、菠菜、蘑菇;

  豆制品:豆腐、豆浆;

  鱼肉蛋类:鱼、牛肉片、排骨、烤鸭、鸡蛋、虾、炸鸡腿。

  喜洋洋说了,你们可以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也就是像吃自助餐一样,咱们同学谁吃过自助餐?吃自助餐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对,想吃什么就拿什么,但是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费。

  2、午餐时间到了,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开始选择食物吧。(在学生选择食物的过程中,教师表扬学生的一些文明行为,如:互相谦让。)

  3、在动听的音乐旋律下,同学们都为自己选择好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谁愿意说说你都挑选了哪些食物。(学生交流)

  选择几位比较典型的学生上来交流各自的选择,其他学生点评。(例如:选择太少,可以增加些什么?为什么?选择太多,可以去掉些什么?为什么?多吃油炸类食物好不好?交流这样搭配合不合理等等)

  4、每个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同学觉得反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就使劲吃,所以选了很多;有的同学很多东西都不喜欢吃,所以选了很少;还有的同学都选择了排骨、鸡腿、烤鸭等肉类,大家觉得这样的选择是不是合理?那么怎样才算是合理的呢?(学生讨论)所以,合理饮食就要:营养全面、不挑食、不偏食。

  【设计意图:借用学生们都喜爱的喜洋洋的形象来提高学习兴趣,设置了学生吃自助餐的情景,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活动的空间,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让学生做出选择之前,我首先把食物分为五大类,然后让学生自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为下面学习合理搭配饮食埋下伏笔。同时引出学生对“吃得文明”的理解,如:教育学生要做到吃多少取多少,禁止喧哗,人多要排队等等,一举两得。】

  活动三:趣味游戏——可怕的水球

  1、(老师拿出装了许多水的气球。)请一名同学上来,将这个水气球放在腹部走路,你感觉怎么样?如果再进行跑跳,大家会担心什么?

  2、如果这个水气球就是我们吃饱了的胃,胃里装了太多的食物,你会觉得怎么样?我们的胃可以容忍我们大吃大喝吗?

  3、小结:所以我们吃饭要定时定量,不可以暴饮暴食,更不能饭后马上剧烈运动,这样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做到: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游戏,把水球想象成吃饱的胃,寓教于乐,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暴饮暴食的危害及饭后剧烈运动伤害身体。】

  活动四:过关斩将——蔬菜知识知多少

  同学们,你们平时爱吃蔬菜吗?你都吃过哪些蔬菜?下面我们进行过关斩将——蔬菜知识知多少:

  第一关:火眼金睛

  全班分为四组,(课件出示蔬菜)看看哪组同学最先喊出蔬菜的名字,说对 1种蔬菜名字就为自己组赢得1颗智慧星。

  第二关:见多识广

  你知道吃蔬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吗?(课件出示蔬菜)最先举手的同学得到抢答权,为自己组赢得2颗智慧星。

  课前我还让大家搜集了蔬菜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并填写了“蔬菜知识知多少”表格,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交流)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大家交流了这么多,蔬菜朋友也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蔬菜朋友对自己的介绍吧。(视频出示:《蔬菜歌》)你看,蔬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多吃蔬菜对我们身体健康有很多好处的,以后不爱吃菜的同学可要多吃蔬菜,和蔬菜交上朋友啊!

  第三关:伶牙俐齿

  (出示图片)说说这些小朋友做的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或者你想对图片上的小朋友说什么?同组成员可以帮助补充,每幅图片可以赢得3颗智慧星。(图片包括:挑食的孩子、暴饮暴食的孩子、爱吃零食的孩子、爱喝饮料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针对一些学生不爱吃蔬菜的情况做进一步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吃蔬菜的好处。】

  活动五: 我收获我快乐

  1、我们一定不要像图上的这些小朋友这样,不要偏食、挑食、暴饮暴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成长。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读。(出示儿歌:“小同学,请记牢:一日三餐不可少。不挑食,不过量,细嚼慢咽身体好。”)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吃”都有哪些更新的认识呢?

  小结:我们要建立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观念,偏食、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这些都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健康、快乐,就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去交流谈收获,引发学生对合理饮食进行更深地思考。】

  板书设计:

  3、我会好好吃

  营养搭配

  吃得合理 不挑食偏食

  不暴饮暴食

  多吃蔬菜

  吃得文明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主要是从吃得合理、吃得文明两方面入手设计,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条理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作业设计:

  课后,请大家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家人设计一份美味又营养的午餐食谱。希望每个同学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合理饮食,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给家人制定菜谱,使学生的能力在“做”中得到培养,给学生的自我发展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

  设计特色简述:

  根据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对本课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饮食健康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环节:

  活动一、小小营养师:让学生制作食物卡片,并汇集分类,然后对照营养配餐示意图,思考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然后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表,全班讨论这样吃合理营养吗?

  活动二、喜羊羊生日派对——自主配餐:配着欢快的音乐,学生进行食物选择,再全班交流这样的选择搭配合理吗?从中让学生懂得要“吃得合理”和“吃得文明”。

  活动三、趣味游戏——可怕的水球:将装有许多水的气球放在腹部开始跑跳,如果这个水气球就是我们吃饱的胃,你会觉得怎么样?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暴饮暴食和饭后剧烈运动的危害。

  活动四、过关斩将——蔬菜知识知多少:共分为三关:1、火眼金睛,认识蔬菜的名字;2、见多识广,说出蔬菜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好处,然后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蔬菜对身体好处的资料,最后出示视频《蔬菜歌》;3、伶牙俐齿,辨别图片中的孩子做的对吗?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

  活动五、我收获我快乐:学生读儿歌,然后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吃”都有哪些更深的了解。通过学生自己去交流谈收获,引发学生对合理饮食进行更深地思考。

  我对本课程资源的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品德与生活相结合,将品德与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今天我所要讲的这部分教材是小学教材人教版二级上册乘法口诀部分的《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讲6的乘法口诀,例题的编排与5的乘法口诀大至相同,接着以练习的形式巩固6的乘法口诀。联系中还安排了一些估算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习乘法口诀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数学与思考方面:在正理的乘法口诀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解决问题方面: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形成过程。并能利用口诀熟练计算乘法。

  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在编乘法口诀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能力、积累学习感情、享受成功喜悦。

  3、教材重、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重点:掌握并应用6的乘法口诀。

  难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探究并得出6的乘法口诀。

  本节课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学会会迁移,用类推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说学生

  当然,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法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二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具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过你想让儿童能够独立的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的能力,你就应该采取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启发式。正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想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三)观察比较,巧妙记忆

  (四)分层练习,在玩中学

  (一)激情导趣,活跃气氛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一开始,便用强答的形式,不求每个学生都对,但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同时,复习口诀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动手尝试,自主发现

  就是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在胶靴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充分利用自己的学具,自主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同时,还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些学生可以不利用学具,直接推出口诀,也应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分层教学,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三)察比较,巧妙记忆

  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在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层练习,在玩中学习。

  二年级的学生只有在新异的生动的刺激下,才能一起他们的注意。而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会让他们感到疲劳,这时,可将设计的练习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让学生放松,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的练习主要分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宽性综合练习三类。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主要体现学生得出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设计如下:

  6的乘法口诀

  一个6相加6 1=6一六得六

  2个6相加6 2=12二六十二

  3个6相加6 3=18三六十八

  4个6相加6 4=24四六二十四

  5个6相加6 5=30五六三十

  6个6相加6 6=36六六三十六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把8和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和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只是要求更高。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资源虽不如6和7明显,却更丰富。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蝴蝶、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数数外,还体现了环保教育的主题。8和9的序数意义仍是采取6和7的编排方法,不同的是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的意义的不同。

  学生分析

  班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渴望动手参与的愿望强烈,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6和7的认识时,我就尝试让学生课前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6和7,并制成剪贴图。没想到学生的信息量还挺大,制成的剪贴图也很生动、活泼。但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些不足,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概念还有些模糊。

  教学目标

  1.体会8和9的基数的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 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和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这个话题切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和培养学生对城市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8和9的物体有:

  (1)校园两旁有8棵树。

  (2)花坛里有8朵花。

  (3)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4)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5)有8个同学和一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6)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和“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如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展评。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并自由交流、评议。

  【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感受8和9的数的意义,形成良好的数感,同时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和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 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互问互答。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地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学生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 88 97 98 79 89 7

  3.用“ ”、“ ”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呈现,而是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8和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的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而在认识6和7的序数意义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几和第几的感受有些模糊,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些调整,设计了将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揉合在一起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弄清8和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把做好了的练习放到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作业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

  六、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要求学生把调查实践作业和课堂上得到的奖励,课后收录到成长记录袋里。)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沿着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作业,用8或9个学具摆图形) 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和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 9的顺序)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8和9的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这样的教学思路比较好地保证了学生对8和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迸,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数“8”和“9”的实践活动,对8和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久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二、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和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和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和9的符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三、注意提出推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何两个数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说课稿 篇5

  一、课题:神奇的小手绢

  二、教学理念:

  本课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一块普通的手帕,经过教师的巧妙构思,丰富多彩的跑、跳、掷活动便活跃在运动场了,本课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参与体育,人人拥有健康,并为学生实施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小小手绢价格便宜,便于携带,原本是用于擦汗搞卫生用的,但通过去教师的创编却变成了魅力无穷的体育活动道具,运用手绢进行跑跳掷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等具有显著作用。

  2、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巧妙运用手绢进行体育锻炼不仅确保安全,而且生动有趣。

  3、根据学校场地特点,设计对准圆桶掷“飞行物”、对准活动目标掷“飞毛腿”更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肌肉弹性差,骨骼和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喜欢探究新鲜事物,团体意识逐渐增强,鉴于以上学情,我设计了这节“以手绢为主线,贯穿游戏、跑、跳、掷活动为主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五、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和尝试手绢的多种用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大胆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动作。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轻松”学会持轻物掷远的动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表现力及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学习中感受练习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感受到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愉悦情感。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做出两脚前后开立持轻物掷远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尝试采用以小手绢为主线,贯穿游戏、以持轻物掷远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模式,主要通观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在练习中感悟,在创想中升华”。

  学法: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合作学习法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到练习、合作、创新、成功的愉悦心情,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

  八、场地器材准备:

  师生每人一根绳,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盒。

  九、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玩;2、练;3、编;4、放松小结

  1、玩

  (1)、变魔术(揭题):

  学生成四列横队站立,教师用手绢进行变魔术表演,让学生猜谜底,如:变一生活用品(手套);变一种动物(老鼠);变一种兵器(“飞毛腿”导弹);变一交通工具(直升飞机)等。

  这个教学环节揭示了课题:神奇的小手绢,向学生展示了手绢的'多用性。并很快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增高,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如在变魔术时发现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可适时地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自编小魔术。

  (2)、小动物开火车(合作游戏):

  教师创设情境,火车开过小树林,钻过山洞,让学生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

  这个合作性游戏是学生模仿小动物奔跑,边跑边听信号改变动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3)、花样手绢操

  学生散点站立,在音乐的伴奏下,跟老师一起进行花样手绢操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音乐与体育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音乐旋律中模仿完成花样手绢操,使他们身心愉悦,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各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2、练

  (1)、对准目标投

  师生共同用手绢绢打结成小球,对准塑料筒掷准。

  大家都知道,投掷是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但多数学生都觉得这个项目枯燥、单调,往往练习时出现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掷准接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教学氛围。

  (2)、投接配合

  ①学生成八路纵队站立,分组进行掷手绢和用小塑料桶接住手绢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

  ②有针对性地请几名同学上来演示投接动作,启发同学们各抒己见,进行评价;

  ③老师讲评并示范鞭打掷远的快速动作;

  ④学生自主计分练习(接中一次得一分,最后小组合计得分参赛);

  ⑤一分钟计时投接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老师运用以上5个教学小环节,通过发现问题、学生点评、老师讲解示范、练习正确动作到1分钟计时跳,充分展示了启发式学习“鞭打快速、出手果断”的掷轻物动作的全过程。

  本环节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的需求当作课堂教学的落脚点;这一环节,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同时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奋进的教学氛围中,轻松愉悦地完成教学任务。

  3、实战演练

  (1)创编激烈的战斗场面

  ①教师启发学生演示多种前进动作,并组织持手绢的学生自制“飞毛腿”对攻方进行射击。

  ②老师补充示范几种冲锋动作,还可请2-3名同学一起演示几种跑进动作。

  进行演练时启发学生抓住时机,密切配合。

  ③学生站到防守区按要求进行练习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学生除了学会基本的掷远动作以外,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投掷方法和目标,自由选择各人喜欢的运动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挖掘了运动潜能,张扬个性,培养了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4、放松小结。

  结束部分以悠扬的乐曲作为放松音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绢作道具表演各种优美的放松舞蹈,使学生迅速恢复疲劳,带着满足并期待下节课的美好心情结束本课的教学。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 )2=9 ( )2 =0.25

  2、( )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 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 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 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 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山雨》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赵丽宏。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抒情,作者用如诗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令人神往。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本文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跟着山风、云雾悄悄地来了,接着描绘了山雨来时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再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写山雨悄悄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的余韵。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山林雨景的赞美之情。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鲜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学习此类课文时也乐于朗读。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以及大纲中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雨声的奇妙和雨中色彩的迷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山雨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像、多感受。因此首先我通过课件,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如诗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然后利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如:想像读、男女分读、个人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一是充分的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反复的朗读,在读中悟情,读中感受,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为学生构建了“初读感知,默读体会,品读回味,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模式。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是一篇阅读课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对本课的教学,我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提倡个性化的阅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能增强合作意识,又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大胆表达,善于倾听,互相学习,共享成果。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三读”教学,读中悟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读”: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深入体会;品读课文,回味升华。

  (一)片段欣赏,激趣导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采用片段欣赏的方式,让学生先欣赏一段课文中的句子,导入课文。我设计这种导入方式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激发他们对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课文后,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一篇如诗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中雨景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注意读准字音。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子。3、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自主阅读中思考,在自主阅读中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深入体会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入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我认为采用的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专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标(5—6年级阶段)中也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我让学生们采用默读的方式再读全文,并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完成自学提示。我会先让学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在作者眼中山雨是美的,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么样将山雨的美表现出来的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自己刚刚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自学提示,分小组合作,自学课文。)

  (四)品读课文,回味升华

  学生经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默读理清课文的顺序体会文章思想之后,对课文的内容和蕴含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接着,通过品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进一步感受山雨中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沟通,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山雨的情感。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品读要求练习朗读 1、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2、美读展示。鼓励学生读出个人的感受体验。3、阅读感受交流。能联系上下文,融入自己的体验,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品味优美抒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在读中享受文字。比如:

  (1)“沙啦啦,沙啦啦??”

  (通过小组读的形式,感受雨实实在在由远而近的声音)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像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是作者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写出了山雨声音的神奇、美妙,给人无限的遐想。因此我采用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的方式来读,然后说说自己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山林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的透明。”

  (这一句展示了雨中山林的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我让学生通过对“融化”“耀眼”“透明”这几个词的理解的基础上来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丁—东—丁—东”

  (这是山雨的余韵,首先通过让学生理解“余韵”一词,感受山雨后山林中余音缭绕之美。然后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方式来读这一句。)

  接着,在学生的情感充分被调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达心中的情感。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表达自己对山雨的喜爱。可以用文字,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也可以画画,甚至是唱歌、跳舞。

  这个环节抓住了学生对文章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五)拓展文本,走向生活

  最后,回顾在《华山的魅力》一课中所学的一句话“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美,只要你去发现。”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体会。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孩子吧!接着课件出示课外作业:1、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2、搜集并阅读描写雨景的文章。

  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因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设计了“拓展文本,走向生活”这一环节。拓展课程时空,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课后再次让学生走入阅读、表达中去,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阅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灵活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又能让语文更加贴近生活。

说课稿 篇8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天刚下过雨,出了太阳就出现了彩虹,所以我马上联想到故事,《七彩虾》我因时因地灵活地运用了这天然的教育素材。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该故事所包含的情感。这一内容的选择,遵照新纲要有关条例我认为

  (一)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虽然故事中只是说小青鱼帮虾公公实现了一个心愿,其实,已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小就应该爱父母尊敬老人。

  (三)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彩虹幼儿都知道,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彩虹的形成定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在该活动之中,我可以适时的引导幼儿区域活动中来画画、做做彩虹,让他们初步地了解色彩是来源于光的

  作用,这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说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目标有2点

  (一)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能大胆地运用动作、语言 进行表现故事内容。

  幼儿在理解内容之后自然而然地会联系生活现实。小青鱼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得到了快乐。同样,在社会生活中老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的人群,通过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心灵深处透出象七彩虾一样的美丽,用自己的力量去爱老人、帮助老人。也符合了纲要的《要求》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地表现形式他们能更大胆地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

  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让幼儿感受情感是本活动的重点。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则是难点。

  说准备:

  我的准备有图片、配合故事、绘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主要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来理解故事,体验故事所表达的主题,通过涂涂画画感受彩虹的美丽七

  彩光的美丽,知道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七彩颜色有了七彩颜色画画更美丽,打扮东西更漂亮。

  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步骤分四步,第一猜谜语,通过猜谜语这种形式,让幼儿从生活中了解彩虹的七彩和拱形的特点。第二,小青鱼和虾公公主要让幼儿熟悉作品的内容,了解他们的生活,这里我采用

  1、直观的教学法,比如活动一开始当幼儿猜出谜语后我就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这是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需要。

  2、分析欣赏法,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既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又培养幼儿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如果你是小青鱼的话除了它的办法你会怎样做呢?”

  3、学学小青鱼和虾公公,用大胆地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自己对他人的作用,知道哪怕是一声体贴的问候,都会给人带去快乐。

  4、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涂涂画画彩虹,再一次感受其的美丽。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我将从“学习内容定位、学习目标认定、重难点确立、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一、学习内容定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方程的应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6.3分式方程中第三课时内容。它是分式方程解法的延展与最终归宿,也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本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它将为研究数学问题提供研究思想与方法,利用分式方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必考内容。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二、学习目标认定: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学会从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面对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所学数学方程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在互动合作学习中发展能力,强化方程思想应用意识。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审题、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学习难点: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审题设元、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解答。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一时,学生就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明白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列方程解决,但分析问题能力、审题能力、寻找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依然影响学生学习。上一节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会解分式方程,理解了增根的含义,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为继续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策略

  1、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从不同角度展示找出的等量关系,在交流中质疑、在质疑中辨析、在辨析中统一认识,掌握寻找等量关系的一般方法。

  2、学法分析

  让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先进行自我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心得与疑难问题,在质疑辨析、互动交流中归纳总结,纠错矫枉,达成共识,实现学习目标。

  3、教法分析

  (1)情境互动法:整节课始终围绕“分式方程的应用”这条主线,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式方程,体验解题过程,学会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2)点拨指导法:在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点、易混点、疑难点以及学习中应注意事项、方法规律、适时点拨,进而达到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将讨论交流推向高潮、引向深入。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门面房出租信息,引出要学习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学情调查、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为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纠错矫枉,感悟寻找等量关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时,教师对如何寻找等量关系进行点评,强调易错易混之处,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5)达标检测、这既是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应用,也是方程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目的,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6)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内化整合,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查缺补漏,促进学生整体提高。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语文   说课稿   平方根   分式   乘法   口诀   课文   方程   山雨   蔬菜   模板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