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性质

课    题:不等式的性质(1)
教学目的:
1 了解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及不等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学会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教学重点:比较两实数大小.
教学难点:差值比较法:作差 变形 判断差值的符号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 研究不等关系,反映在数学上就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 实数的差的正负与实数的大小的比较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本章内容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与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 因此,本节课我们有必要来研究探讨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中加的糖越多越甜呢?
转化为数学问题:a克糖水中含有b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 ,加入m克糖 后的糖水浓度为 ,只要证 > 即可 怎么证呢?引人课题
二、讲解新课: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说明:(1)不等号的种类: 、 、 ( )、 ( )、 .
(2)解析式是指:代数式和超越式(包括指数式、对数式和三角式等)
(3)不等式研究的范围是实数集r.
2.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 b,a= b,a b三种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是: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就可以了,这好比站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人,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差距,就可以判断他们的高矮了.
三、讲解范例:
例1比较(a 3)(a-5)与(a 2)(a-4)的大小
分析:此题属于两代数式比较大小,实际上是比较它们的值的大小,可以作差,然后展开,合并同类项之后,判断差值正负(注意是指差的符号,至于差的值究竟是多少,在这里无关紧要) 并根据实数运算的符号法则来得出两个代数式的大小  把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问题转化为实数运算符号问题
本题知识点:整式乘法,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解:由题意可知:
(a 3)(a-5)-(a 2)(a-4)
(a2-2a-15)-(a2-2a-8)
-7 0
(a 3)(a-5) (a 2)(a-4)
例2已知x 0,比较(x2 1)2与x4 x2 1的大小
分析:此题与例1基本类似,也属于两个代数式比较大小,但是其中的x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在对差值正负判断时引起注意,对于限制条件的应用经常被学生所忽略
本题知识点:乘法公式,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解:由题意可知:
(x2 1)2-(x4 x2 1)
(x4 2x2 1)-(x4 x2 1)
x4 2x2 1-x4-x2-1
x2
x 0  x2 0
(x2 1)2-(x4 x2 1) 0
(x2 1)2 x4 x2 1
例2引伸:在例2中,如果没有x 0这个条件,那么两式的大小关系如何?
在例2中,如果没有x 0这个条件,那么意味着x可以全取实数,在解决问题时,应分x 0和x 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
当x 0时,(x2 1)2 x4 x2 1
当x 0时,(x2 1)2 x4 x2 1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醒学生在解决含字母代数式问题时,不要忘记代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情况下,取值范围是实数集的可以省略不写
得出结论:例1,例2是用作差比较法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一般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这样把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转化为判断它们差的符号问题,至于差本身是多少,在此无关紧要
例3已知a>b>0,m>0,试比较 与 的大小
解:
  a>b>0,m>0, a-b>0,a+m>0
  > 
从而揭示"糖水加糖甜更甜"的数学内涵
例4  比较a4-b4与4a3(a-b)的大小.
 解: a4-b4 - 4a3(a-b)
=(a-b)(a+b)(a2+b2) -4a3(a-b)
= (a-b)(a3+ a2b+ab2+b3-4a3)
(a-b)[(a2b-a3)+(ab3-a3)+(b3-a3)]
= - (a-b)2(3a3+2ab+b2)
=- (a-b)2  (当且仅当d b时取等号)
a4-b4 4a3(a-b)
说明:"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是最重一步 因式分解、配方、凑成若干个平方和等是"变形"的常用方法
例5  已知x>y,且y 0,比较 与1的大小
解:
   x>y, x-y>0
   当y<0时, <0,即 <1
    当y>0时, >0,即 >1
说明:变形的目的是为了判定符号,此题定号时,要根据字母取值范围,进行分类讨论
四、课堂练习:
1 在以下各题的横线处适当的不等号:
(1)( )2     6 2 ;
(2)( - )2      ( -1)2;
(3)         ;
(4)当a b 0时,log a        log b
答案:(1)     (2)     (3)     (4)
2 选择题
若a 0,-1 b 0,则有(    )
a a ab ab2     b ab2 ab a    c ab a ab2    d ab ab2 a
分析:利用作差比较法判断a,ab,ab2的大小即可
a 0,-1 b 0
ab 0,b-1 0,1-b 0,0 b2 1,1-b2 0
ab-a a(b-1) 0 ab a
ab-ab2 ab(1-b) 0 ab ab2
a-ab2 a(1-b2) 0 a ab2
故ab ab2 a
答案:d
3 比较大小:
(1)(x 5)(x 7)与(x 6)2;
(2)log  与log 
解:(1)(x 5)(x 7)-(x 6)2
(x2 12x 35)-(x2 12x 36)
-1 0
(x 5)(x 7) (x 6)2
(2)解法一:(作差法)
log  -log
0
log  log
解法二:(中介法,常以"-1,0,1"作中介)
函数y log x和y log x在(0, )上是减函数且
log  log  1,log  log  1
log  log  
4 如果x 0,比较( -1)2与( 1)2的大小
解:( -1)2-( 1)2
[( -1) ( 1)][( -1)-( 1)
或[(x-2 1)-(x 2 1)] -4
x 0  0  -4 0
( -1)2 ( 1)2
5 已知a 0,比较(a2 a 1)(a2-2 a 1)与(a2 a 1)·(a2-a 1)的大小
解:(a2 a 1)(a2- a 1)-(a2 a 1)(a2-a 1)
[(a2 1)2-( a)2]-[(a2 1)2-a2] -a2
a 0, a2 0  -a2 0
故(a2 a 1)(a2- a 1) (a2 a 1)(a2-a 1)
五、小结 :本节学习了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关系为依据,研究了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其具体解题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步:作差并化简,其目标应是n个因式之积或完全平方式或常数的形式
第二步:判断差值与零的大小关系,必要时须进行讨论
第三步:得出结论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两数均为正,且作商后易于化简)还可考虑运用作商法比较大小 它与作差法的区别在于第二步,作商法是判断商值与1的大小关系
六、课后作业:
1.已知 ,比较 与 的大小
解:          =……=   
2.比较2sin 与sin2 的大小(0< <2 )
解: 2sin  sin2 =2sin (1 cos )
当  (0, )时2sin (1 cos ) 0      2sin sin2
当  ( ,2 )时2sin (1 cos )<0      2sin <sin2
3.设 且 , ,比较 与 的大小
解:     
当 时 ;当 时
4.设 且 ,比较 与 的大小
解: 
当 时    >
当 时    >
总有 >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教案   数学   高中数学   高二数学   不等式   不等号   代数式   差值   实数   糖水   符号   性质   大小   两个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