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社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社会教案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习说一句话表达对自我的认知。如:我是艺昕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我有一双手,我的小手会……,我的脸上长着……,我的眼睛可以……,鼻子可以……,嘴巴可以……,耳朵可以……

  2、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能说出人体主要部位的名称和五官的名称,知道五官的基本功能。

  3、在老师的带领下活动小手和五官,听音乐指令有节奏地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面向教师就坐,前面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

  活动过程:

  1、和中班幼儿打招呼,简单介绍自己是邓老师,和幼儿建立最初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2、以和蔼的口吻和幼儿交流,

  师:宝贝们,你们知道我是邓老师了,可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呢?谁想告诉我呀?(选择3——5个愿意交流的幼儿,请他们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你们这是在哪里呀?知道我们幼儿园的名字吗?知道自己在哪个班里吗?教师教幼儿学说完整的句子,逐步深入:“我在艺昕幼儿园”,“我是艺昕幼儿园的小朋友”“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是艺昕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

  3、带领幼儿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认知。

  师:我有一双手,你们有吗?让我看看。我的手会摇一摇,你们会吗?我的手会在身上爬一爬,你能吗?试一试吧。

  师:在幼儿园里,我们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都用小嘴巴,让我看看你们的小嘴巴在哪里呀?来张大嘴巴,啊————,像小老虎一样叫一叫,啊呜————,像小花猫一样叫一叫,喵—————。

  师:我的眼睛看到了某某小朋友学得真好,你们的小眼睛在哪里,睁大了让我看看,闭上眼睛还能看见吗?

  师:幼儿园里有卫生间,我们憋得慌的时候要去尿尿和拉巴巴,谁是站着尿尿的呢?从座位上站起来让我看看,哦,站着尿尿的是小男孩,来,我们一起说说看:我是男孩,我站着尿尿,我是聪明的男子汉。蹲着尿尿的是女孩哦,让我们说说看:我是女孩,我蹲着尿尿,我是漂亮的小姑娘。

  4、带领幼儿做手部动作的音乐游戏《放开捏拢》,有节奏地活动手掌和手指,并指认人体五官。

  5、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表扬愿意参与活动的幼儿,鼓励幼儿回家把今天学会的音乐游戏《放开捏拢》的动作也教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体验后反思:

  今天的小中班的两节体验活动都是根据新入园幼儿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设计安排的,是该园第一次正规开展的集体教育活动,因此本班教师都参与了听课。在体验中面对没有幼儿园生活经验的孩子,感觉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及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在幼儿与我非常陌生的情况下,在这些仅有一周幼儿园经验的孩子们面前,组织一节集体教育活动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是对教师基本功底和能力的极大挑战。好在我自己的体态语言比较丰富和夸张,说话全部使用的是儿童口吻,又有对幼儿年龄特征的基本了解和把握,因此还算比较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活动。在小班的活动中因为幼儿玩得尽兴,在模仿小乌龟爬时,创编出了几种不同的爬行姿势,很是让我欣喜,看来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性还是很好的。但首次活动中还是觉得有些遗憾,比如小班的孩子,只有半数左右的孩子能和老师互动,参与活动,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处于自由状态和静止状态,尽管我关注到了他们的表现,也鼓励了,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参与,我尊重了刚入园幼儿的不适,没有过多地干预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愿意参与活动的幼儿身上。

  中班幼儿的自我认知比较顺利,幼儿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小班明显增多,除了极个别的幼儿外,大部分幼儿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和老师互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积极,情绪愉悦,让我感到很高兴。幼儿做动作比较积极,语言表达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被动了,在老师的反复引领下,有半数左右的幼儿能完整地表达清楚一句话,这可能和幼儿在故乡时使用方言有关系,而在幼儿园仅仅一周多些的短时间里要求使用普通话表达,他们还不习惯,相信随着入园时间的增加,这种现象会改观,幼儿会愿意开口表达的。

  中班社会教案2

  活动目标: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

  2、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明明买了一本故事书,丁丁想借来看。丁丁该怎么做呢?

  (二)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向明明借书时是怎么说的?(明明,这本新书借给我看看好吗?)

  (2)教师示图1教师:他在干什么?(把借来的书包上封面。)为什么要包上封面呢?

  (3)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看书时怎么样?(丁丁看得很认真,也很小心,不把书弄脏。)

  (4)教师示图1教师:丁丁还书时会说些什么?(明明,这本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谢谢!)明明怎样说?(不用谢。)

  (二)情境表演,巩固经验。

  1、自由组合,表演"借书"。

  2、个别表演,师生评价。

  3、迁徙训练,可表演借铅笔、借橡皮等,练习借和还时的言行。

  (三)师生总结,提升情感。

  1、教师:你喜欢丁丁的哪些地方?

  2、师生针对班级实际,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3、教师小结:借了东西要爱护,要及时归还。借和还的时候要使用礼貌用语。

  (四)欣赏故事:《宋濂借书》

  教师:为什么主人同意宋濂随时来借书呢?

  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别人的东西不仅要有礼貌,还要讲信用,要及时归还给别人,今后再问别人借,就不难了。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借别人东西时有礼貌,并且及时归还。

  中班社会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中班社会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习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2、感受接打电话的乐趣,愿意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与人正确愉快地交往。

  活动准备:

  电话机,一次性纸杯、毛线,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打电话》引出活动主题,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你们会唱打电话的歌曲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2、你们知道歌曲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吗?(两个娃娃打电话的事情)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唱了一首《打电话》的歌曲,歌曲里唱了一件两个小娃娃打电话的事情。

  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1、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你都和谁打过电话?

  2、请你和好朋友说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

  教师小结:根据孩子的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三、引导幼儿学习接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1、老师在口袋里拿出一部手机,手机铃响了:喂,您好,请问你找谁?……请稍等,我正在给小朋友上课,等下课后再打给你,好吗?再见!

  2、引导幼儿回忆并复述刚才老师打电话的内容:小朋友,老师刚才在做什么?都说了些什么?

  3、请幼儿说说打电话时应该怎样礼貌地与人交谈(引导幼儿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小结:在接打电话时,主动拨电话的一方要先说自己是谁,再说要“请”谁来接电话;打错了电话时,要说“对不起”;接电话的一方要说“请问您找谁、请稍等、对不起,您打错了”等;双方在接打电话时都要主动说“您好”,挂电话时都要说“再见”。

  4、谁知道还要注意哪些打电话的问题呢?

  引导幼儿说出: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以免影响别人休息;也不能在别人工作、学习或有事的时候打电话。

  四、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两两结伴玩“打电话”的游戏。

  1、刚才小朋友们都了解了应该怎样打电话了,那我们现在就把自己的一只手当做小电话,和身边的小朋友来玩一玩“打电话”的游戏吧!

  2、带领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尝试使用各种礼貌用语。

  五、制作“电话”。

  1、刚才小朋友们都学会了怎样打电话了,可是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学做电话呢?

  教师小结:把毛线的一头绑在牙签上,将毛线的另一头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后来出来,然后再穿过一个杯子,将毛线绑在令一个牙签上,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在区域活动时也可以去试衣试。

  2、引导幼儿用毛线、一次性纸杯制作“电话”。

  六、结束活动。

  1、电话是方便人们相互联络的工具。在接打电话时,我们不仅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还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间。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学做电话。

  中班社会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黑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黑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

  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黑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黑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黑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

  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一样还是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黑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教师小结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教案   中班   小结   用语   礼貌   小朋友   种子   幼儿   教师   电话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