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课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初三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授课老师:授课时数: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4、在探究过程中,加强合作交流,领会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关定理及证明。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利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 教学难点 证明三线共点及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能发现垂直平分线的相关结论。但概括和运用定理的能力仍需提高。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内容呈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教学时间 预期效果 猜一猜   发现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  活动:折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展示学生作品 2、尺规作图作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问题1:活动要求问题2:通过活动,探讨发现规律。 1.  折纸 2.  作图讨论相互的发现并用几何画板验证结论   课件辅助 8 充分参与,并能发现规律 证一证   总结规律并能说理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关定理及证明。 用三种语言表示定理。小结:思考问题的过程: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证明 证明命题的正确性;交流完整的证明过程。交流数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件辅助 8 能证明,但表达不是很理想。 议一议 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图 p29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教师做好点拨引导 已知一边和这边的高,尝试能否作三角形,能作多少?讨论它们是否全等?若已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高,尝试作三角形。 课件辅助 8 能回答两问题但不一定能用规范语言表达出来 做一做 会作已知底边与底边的高的等腰三角形 用尺规作图:已知底边及底边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1.  分析已知,求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作图(1)等腰三角形底边及底边的高有什么关系一般作图题的方法探讨。 1.  分析已知,求作,思考画法; 2.  规范作图,口述作法: 3.  讨论一般作图题的方法   课件辅助 5 大部分可以作出图形,但不一定能用规范语言表达出来 练一练   巩固所学定理并能简单应用 见课件练一练   加强巡堂,及时了解学情,进行个别辅导,反馈信息 独立思考   课件辅助 5 能完成但灵活运用有待加强 考一考   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见课件考一考   加强巡堂,及时了解学情,适当点拨。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课件辅助 9 有困难, 小结 明确本节要求     师生共同进行 课件辅助 2 形成知识链 作业 巩固所学定理并能应用 p30习题1、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教案   数学   初中数学   九年级数学   垂直平分线   线段   角形   底边   定理   课件   课堂   能力   发现   三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