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旋转》(省优质课比赛教案)

(一)教学知识点一、课程目标 1、旋转的定义 2、旋转的基本性质 (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 2、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旋转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组织与教材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情境(生活中几个典型的旋转现象)、开展新的学习方式(自主欣赏、合作交流、发散分析)、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旋转的涵义和基本性质),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由旋转现象得出基本性质)、是否主动参与讨论(运用旋转分析)、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时“基本图案”的多样性); 省:在旋转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旋转的涵义与基本性质,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在复杂图形中善于抓住“基本图案”进行分析)。 信:在本节课的图形欣赏与实例探究中体验成功,增添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同时本节课在“议一议”中由实例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在“做一做”中分析图形的变化,找“基本图案”时,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寻找独特的基本图案。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四、教学流程(一)引入新知---新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课件逐一演示)钟表指针的转动、水车打水、荡秋千、风扇的转动。学生逐一欣赏这些情景后,教师出示问题。 2、师:(课件演示钟表、风扇、扳手的转动)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1)上面情境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2)钟表的指针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电扇的扇叶、应用中的扳手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副图的变化,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在这些转动的现象中,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每个物体的转动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转动;钟表、风扇、扳手的转动,它们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有所变化。 3、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生活中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行1、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注:“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按相同方式转动相同的角度。 2、比较平移与旋转的异同(从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距离两个方面比较) 3、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如图所示,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作四边形aobc,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经过旋转,点a和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2.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3.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4. aod与 boe有什么大小关系?注:此处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向、语言表达。如:在回答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来用语言表达为:我们可以把ao看作指针,ao旋转到了do,指针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ao=do。在回答旋转角时,可以引导学生有好几个角都可以是旋转角如: aod与 boe。在回答 aod与 boe有什么大小关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个点同时按相同方式转动相同的角度”来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用 aob与 doe加上一个公共角 bod来说明。 (三)发现新知---省1、旋转的基本性质: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注:在总结旋转的基本性质时,师引导学生运用“对应点”的思路进行总结。如:因为o是旋转中心,点a与点d是对应点,且ao=do,bo eo,所以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长度相等。因为点a与点d是对应点,点b与点e是对应点,且aod= boe,所以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是相等的,且都是旋转角。 (四)运用新知---信1、例1   钟表的分针匀速旋转一周需要60分.         (1)指出它的旋转中心;         (2)经过20分,分针旋转了多少度?注:此例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旋转并用旋转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学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勇闯三关(1)第一关 1.图案可以看作是一个菱形通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2.第一次旋转了几度角? 3.第二次旋转了几度角? 4.每一次分别旋转了几度角? 5.它的旋转中心是什么? 6.用“旋转”来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类似平移,你能完整的描述出来吗?注:此关限定在“一个菱形”通过“问题分解”整体把握图形的形成过程。(2)第二关用“旋转”来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 2.如图:基本图案是:          ,“旋转中心是:           , 旋转角是:                          。注:此关意在把握“旋转中心” (3)第三关用“旋转”来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 3.如图:是由         为基本图案,绕   旋转    次得到.旋转角分别是:                  。注:此关意在初步发散寻找不同的“基本图案”。总的来讲通过逐步深入,巩固对“旋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为下面开展稍复杂的“做一做”打下伏笔和基础。 3、挑战自我如图: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efgh边长相等,这个图案可以看作是由           为基本图案,绕    旋转    次得到.     旋转角分别是:                                  。注:此处意在再次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找不同的“基本图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此题的“基本图案”有很多。如:正方形abcd, abd, foe等。在教学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合作交流的时间。教师应表彰学生独特的见解。 (五)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先让学生谈这节课的得与失、经验与困惑等等。再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1、旋转的基本特征;2、分析图案的形成过程关键是抓住“基本图案”进行分析。 (六)看一看---欣赏两组典型图案师课件展示两组生活中常见的美观图案,这些图案基本都用到了旋转的知识,以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 (七)课后作业1、课本相关作业 2、预习“简单的旋转作图”。

附:“新、行、省、信”

------------我的四字教育法 一、“新”1、新的教学理念(“春风不让一木枯”); 2、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3、新的评价体系(制定《成长档案袋》内设“单元知识总结”、“自己独特的解法”、“提出挑战性问题”、“探究性活动记录”、“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从而动态、全方位评价学生)。 二、“行”1、有品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培养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 2、有行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三、“省”1、   及时引导学生反省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不足、偏差;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四、“信”1、培养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念,从而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2、教师及时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教案   数学   初中数学   八年级数学   省优   新知   钟表   图案   图形   性质   大小   过程   教师   学生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