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瓦楞纸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第10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原材料的机理效果进行创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瓦楞纸剪、撕、切等操作,引导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力,而且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表现力也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本课以常见的.包装盒之类的瓦楞纸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从废旧物品中拓展思维、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是学生们感受肌理,加深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以瓦楞纸的剪、撕、切、贴等方法组成一幅幅浮雕式的绘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利用对比手法进行创作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瓦楞纸的观察,利用它的多层凹凸面进行创作。

  难点:巧妙地利用纹理的粗细确定粘贴的饿方向。

  四、教学准备:

  师:范作、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胶水、美工刀、剪刀等。

  生:各种瓦楞纸盒、剪刀、胶水、美工刀以及一些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1.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

  1)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

  2.研究表述。

  1)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

  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

  3.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

  4.尝试制作。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第二课时

  分小组合作

  1.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上节课的作业。

  2.欣赏范例(受机广告画、立体模型等)。

  通过欣赏,拓展思维。

  3.分小组构思创作草图。

  要求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4.动手创作。

  1)表现内容要丰富,多样;

  2)用弯、折、卷等方法更增强立体感;

  3)粘贴形式根据纹理色彩。灵活地粘贴。

  5.共享活动。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六、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教案   瓦楞纸   瓦楞   观察力   粗细   纹理   纸盒   胶水   课时   神奇   方法   小学美术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