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教案:雁荡山

  课题雁荡山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重点掌握名、类、但等文言词语和词类活用

  二、理清全文脉絡,了解说明顺序三、相关的说明方法

  重点难点

  一、词类活用

  二、特殊句式

  教学过程

  集体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湫() 驿() 龛() 瞰() 穹() 壑() 皋( ) 迥( )

  根据上下文,对照注释,解决文中的重要词语

  1/实词言: 瞰:类: 干:原: 及:

  2/虚词凡: 但:

  3/词类活用

  ㈠名词作状语,例:

  ① 前瞰大海 ( )

  ② 上耸千尺 ( )

  ㈡名词作动词,例: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 [辨]未有言者. (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㈠倒装句 例: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㈡被动句 例: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为深谷林莽所蔽注音、齐读留意字形适当联系旧知正确译句,加深理解译句、比较

  (三)判断句:温州雁荡,天下奇秀

  (四)省略句:相传以()为龙湫学生依次翻译课文,教师适时点拨、订正理解课文内容


  (一)说明层次:

  1段:说明雁荡山在古代长期不为人知的`原因。

  2段:推究雁荡诸峰的成因,说明其长期不为人知是它的特殊地形造成的。共3小层:先言作者实地考察所见地形,再推究特殊地形的成因,最后总结。

  (二)说明顺序先发现、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是由果(特殊地形)到因(成因)的逻辑顺序。说明方法

  1、引用资料:

  2、举例、比较:语言特点:平实,但不乏生动。

  例如:1、未尝有言、未有名、未知雁荡、龙湫之所在、未有雁荡之名------层层铺垫,给人以迷离神秘之感。

  2、自岭外望之,至谷中则自下望之从上观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准确地说明了雁荡诸峰的特殊地形。

  作业布置1、完成随堂练习2、预习《察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教案   雁荡山   课文   词类   句式   成因   地形   不为人知   文中   词语   顺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