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9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市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绘制成标价牌。

                  2.测量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学生出示商品标价牌。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

                  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

                  元 角 分

                  4. 5   0         4元5角

                  0. 7   0             7角

                  0. 6   5             6角5分

                  3.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元___角___分。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 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5.学生类推。

                  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 7( )8( )9( )

                     4.54米 4( )5( )4( )

                  (2)填适当的数

                  0.56米 米 =(  )厘米

                  0.89元 元 (  )角(  )分

                  6.18米 ( )米( )厘米 ( )厘米

                  教学反思:

                  比较小数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经历使学生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体会掌握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准备: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你们能利用自己的学具来具体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说出来。

                  学生汇报

                  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

                  二、比较小数大小,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1、出示课本例题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隔一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大小 的方法可以用我们以前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先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大家一起来记住比较小数的方法,记录在书上。

                  三、巩固联系,自我超越。

                  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做一做

                  2、p94   9比较生活中三种茶叶的价格。

                  3、小组自己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长到矮的顺序排列。

                  4、p94  10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让学生提问题,感受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   角    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   角    分

                           1 .  2       

                        -  0 .  6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最后说明:

                  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12个0.1,减去6个0.1。

                  ②从人民币的单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12角减去6角。

                    (7)反馈练习:3.6-0.5   2.1-1.2(两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4.巩固练习:

                  观察商店图,解决问题。

                  ⑴买2个练习本多少钱?

                  ⑵小东有2元钱,能买什么东西?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⑴和第⑵个问题再集体反馈。

                  全体学生根据同学所提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集体解决。

                  三、巩固发展

                  1.计算训练

                  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练习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2.用数学。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解决,第⑵个问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生活中的数学。

                  六、布置作业

                   小数计算一份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一)99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 6 8②5 6 (5 3)③5 6 7 5 6

                  ④5 6 7 30⑤30 8⑥30 5 30 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教学反思:

                  

                     

                                            设计校园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 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  数  学  广  角

                                      数 学 广 角108一10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小动物图片、“嘉年华”游乐园代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 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 、 、 ”。你能求出 、 、 所代表的数吗?

                  (1) + =240            (2) + =91

                  = + +                + =63

                  =?                     + =46

                  =?                     =?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二) 109-111及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师生活动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 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 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 用 + + 替代,就变成了 + + + =240,所以 =60,而 = + + ,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 ( ) 200,所以 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 、 、 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   小数点   加法   小数   整数   下册   小组   苹果   教材   教师   方法   数学教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