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第3课时(p40 p41),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    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会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问题。
2.    能从熟悉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    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看懂购物发票,探索出单价、数量、金额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具体情况,总结了 “单位、数量、金额”之间的数量,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张幼儿园买玩具的购物发票,先让学生读发票,了解其中的信息。知道发票中的单价、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过讨论发票中的金额“84”是怎样算出来的,认识常见的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数量关系式。然后,又设计了妈妈买布的情境,在学生计算“妈妈买布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中,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同时,要求计算之前,“先估一下,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
学生分析:
学生有了一位数乘法做基础,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关键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        谈话交流,发票问题
1、            看到过发票吗?你对发票有哪些了解?说一说发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            出示发票,读下面的发票,说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发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            发票中的单位、数量、金额各表示什么,通常把发票中的“金额”也叫做“总价”。
二、        讨论交流,尝试计算
1、            出示兔博士的问题,进行讨论“84”是怎样算出来的?
2、            试着写出28 3=84的算式,并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尝试自己写出236 72的乘法算式。
4、            归纳数量关系,仔细观察自己写出的算式,尝试总结交流。
单价 数量 总价
三、        解决问题,总结计算方法
1、观察情景图,读题“妈妈去商店买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2、说一说,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3、要求计算之前,“先估一下,妈妈带200元钱,够不够?”
4、根据数量关系怎样列式
5、用竖式计算27 5       (元)
2 7
              5
                5  交流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四、        巩固练习
1、填表。
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元) 总价(元)
电动汽车 5 33 
书包 3 29 
台灯 4 47 
2、先判断积是几位数,再计算。
25 4    76 6    32 8 
68 5    43 7    99 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教案   数学   小学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   数量   关系   算式   乘法   总价   位数   单价   发票   金额   妈妈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