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写作方法的妙处。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课文中师生难舍难分的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温暖、浓厚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体会文中难分难舍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学心侧面烘托的写作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生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己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初步具备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而且他们也面临着在学校的最后一天的到来,这样的生活经验能让他们感同身受,谈起体会来更有真情实感,也就能扣住文章的情感脉搏,所以对文章的内涵的理解,对文章的补白也会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文章叙述的是谁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铃声?结合每次提到铃声时对师生的描写,体会文中蕴含一种怎么样的情感?边读边批注,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汇报文中几次提到铃声

  三、品味课文:

  (一)、第一次铃声

  1.指名读,谈体会。

  2.理解“待一会儿”的意思

  3.指导读

  (二)、第二次铃声

  过渡:就在我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不得不再次提起铃声。

  1.指名读,谈体会。

  2.重点理解师生的动作和语言,体会文中情感。(预想)

  ① 孩子们,铃声一响,你们就要走了。我呢,不再教书,要搬到另一个城市去,所以咱们再也不能见面了。

  ② “中学的老师要严格得多,你们要继续努力学习,做个好学生。我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我对你们说的都是心里话,记住我的话吧!”

  ③ “马尼利,这是我没收的你的陀螺;你的瑞士邮票,达尼埃里;奇奥蒂尼,你爸爸每天揪你耳朵,这都是因为我,我很抱歉。”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说这些话时的不舍和对学生的嘱托)

  ④ “再吹一次吧,斯巴多尼。”

  ⑤ “那就吹吧,我们一起吹。”

  ⑥······

  (引导学生体会:学生说这些话时对老师的不舍)

  1.通过创设情境读、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书。

  2.引导学生读对家长描写的语句,体会其作用。适时介绍什么是侧面烘托及作用。

  (三)、第三次铃声

  过渡:家长的尊敬,师生间的浓情,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可正在这时铃声响了。铃声从院子里传来,穿过走廊,闯进每个教室。

  1.这是什么修辞方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铃声?

  2.分手在即,孩子们满腔的情感瞬间迸发,化成他们最直白的动作······(师引读)

  3. 谈体会,创设情境读。

  4. 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可能还怎么做?你想对老师和孩子们说些什么?

  (四)、最后三个自然段

  1.过渡:是啊,到时候啦,孩子们,咱们得走了。过了一会,只剩下我一个人,这时······

  2.(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感受、心情)

  四、课堂总结: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老师和同学们还是分别了,但在分别的最后一天、一堂课、一分钟、一秒钟,沉淀是份浓浓的情感,这份情感永远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他们共同渡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在学校的最后一天》。

  板书设计:在学校里的最后一天

  爱、不舍 尊敬

  学生————老师 ———— 家长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教案   课文   文中   侧面   师生   优秀   老师   铃声   方法   情感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