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社会科学类3

六章 社会科学类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XX XX年高考题

十、(06北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17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圆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圆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清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像。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取材于杨辛《天坛》)1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答案 c
15.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答案 d
16.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答:                   ,                   ,                     。
答案 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17.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
答:                                                                                               
                                                                                                
答案 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美
十一、(05上海)阅读下文,完成1 5题。
①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②从技法上讲,剪纸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具备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其线条细如春蚕吐丝,粗如大笔挥抹。不同的花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③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起来,却是在清代中期以后,这是由于近代中国城市的崛起。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子铰出为主,趣味质朴,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渗入其中,而且千家万户聚居在一起,相效成习,所需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弃剪用刀,一刀多张,雕镂更加细致,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这些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在于为生活创造美好的形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人生的艰辛,但对于世界都寄予了满腔的热情。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伤痕和眼泪,体现着民间艺术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理想的追求。由单幅剪纸组成的窗花图案,常见的题材有“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贵花祥鸟”等,也有的表现戏曲故事或传统故事,还有一些表现动物、神仙、花卉等与节庆有关的内容。它们虚实相生、简练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然而,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代需要。比如旧式窗格多,便有“窗越”(越过窗格的窗花)与“气眼”(窗户糊纸时留一孔,贴此窗花以便透气)等品种,虽然灵巧又优美,但在当今宽大的玻璃窗上则不再有用武之地。再比如现代妇女多有社会职业,不善针线,作为刺绣用的剪纸“花样子”也就逐渐绝迹。而且,旧剪纸模式较为单一,花样已显陈旧,如果总是“门花”一对,“肥猪拱门”,千载不变,便很难与现代家庭的气息和谐起来,现代人追求变化,对一成不变的事物失去兴趣。任何实用的艺术,倘无需求便要消亡,若能顺时应变,自然获得新的生命。
④新兴的剪纸艺术,切合了现代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要求,尤其时下人们切盼富有,剪纸艺术投其所好,契合其心态,注重盼富、图利、求吉和祈安的内涵。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这也是目前人们的生活要求在审美心理上的反映。此外,新剪纸增加了生肖内容的画面,龙蛇马羊,年年更换,甚至将传统的“马上进宝”图案也改为相应的生肖属相。比如今年是鸡年,便是“金鸡进财”;明年是狗年,便改为小狗拉着装满财宝的车子跑来,成了“爱犬送宝”了。这种生肖剪纸,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⑤新剪纸的另一特征,是借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使其面貌一新。比如这几年兴起的国画样式的剪纸,从形式(中堂、条幅、扇面等)到内容(花鸟、人物、山水等),类似国画又不失剪纸趣味,使人感觉熟悉又新颖。特别是在贴年画的传统风俗日渐衰落之际,剪纸艺人便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年画图样刻成剪纸,如缸鱼、门神、婴戏娃娃等,这些工艺精美的剪纸就容易被接受,甚至招人喜爱。
⑥新剪纸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朝着精细化、高档化、豪华化发展。新剪纸不仅雕刻要求精工,有的细若发丝,曲若流水,千变万化,而且以大红和金色的纸张为主要材料,配以彩纸衬托,艳丽多彩,益显华贵。在设计上融入现代工艺设计趣味,具有时代性,与现代家庭的室内装潢能够协调起来。那些高档和豪华类型的剪纸,不仅平添节庆气氛,更增加了室内的富丽感,受到现代家庭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特别是年年都有一大批新图样出现,加上彩色剪纸和“梅兰竹菊”等类似文人画的幽雅题材的画面,这对人们就更有吸引力了。
1.剪纸艺术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                                                       (     )
a.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
b.社会艺术情趣的需求
c.社会精神生活的需求
d.社会价值取向的需求
答案  c
解析 文章第一段首句有明显信息。
2.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剪纸艺术遍及我国城镇乡村的主要原因是表现了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
b.民间剪纸中很少出现悲苦凄凉一类的题材是由于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c.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丰富多样的剪纸图案,其价值就在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d.传统剪纸中的窗花如“窗越”“气眼”等,已难以适应当今民居的窗户结构。
e.第③段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历史、题材,阐述了传统剪纸需要革新的原因。
f.生肖属相是传统剪纸艺术的主要题材,如“金鸡进财”,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应时。
答案  d e
解析 a项说法错误在原因上,可以查看原文第②段“由于剪纸的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b项说法错误也在原因上,原文第③段说:“这些民间艺术家他作
3.通观全文,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答案 (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
(3)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从全文看,民间剪纸在哪两方面“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
内容:                                                
形式:                                                
答案  内容: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你将受邀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研讨会,请就如何振兴剪纸艺术准备一份发言提纲。
  答:                                                                 
                                                                        
   答案  提示:本题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可以从保护和弘扬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写。
比如:①搞好民间工艺普查,②研究拟制保护政策,③开好民间工艺研讨会,④搞好民间工艺展览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太和殿   天坛   故宫   窗花   剪纸   社会科学   形式   民间   答案   建筑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