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 写作二

第四部分   写  作

【例3】(XX•广东卷)
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思路点拨】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可以和“第一次”、“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要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辩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立意角度】
1.(思考“不”的多样性)不要轻易放弃、拒绝、失去信心等。
2.(思考“轻易”一词)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可以说“不”,但不可轻易说。
3. 沟通。
【满分作文

母亲,我不要您的"不"
从小时候起,母亲您就信仰着“慈母多败儿”的宗旨,一直严厉地要求我,由于有您的理智与成熟,年少无知的我在您无数次的回答“不”中,我避免了很多可能无法挽回的错误,也学会如何处事待人。
然而,我已经在世上过了18个春秋,相比起您的人生阅历,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您应该知道,我成长了。时代在变,我在变,然而,母亲您口中的“不”依然未变。
每一次当我向您提及我的计划和目标时,我几乎可以预测到,您会回答“不”。难道您心目中,我依然只是一个冲动的少年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理智的分析,也逐渐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方向。或者您为我悉心安排了一条理想的道路,但掌握方向的我,哪怕开往了充满风雨的险境,我也将勇敢面对,义无反顾。然而,要我成为您的一个“克隆”,这对我来说多么残忍。
还记得某年暑假,我向您提及我要当义工的时候,您慈祥的脸突然充满陌生感,一句决断的“不”,把一个跃跃欲试的我的热情全部驱散。看见您坚决得不容许任何上诉的表情,我只得放弃。然而,当其他同学在当义工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时,您知道我心里有多心痛和后悔吗?难道你不认为假如您在那时候答应和鼓励我,将会是对我的最大恩赐吗?流失的机会已经无法挽回,我提出只是想让您明白我的感受。
您也记得我上高三以来的成就吧。通过自己制订的计划,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在学生会工作丰富了阅历和经验。这些事实都告诉您,该对自己的儿子刮目相看了。在我做每一件事之前,我都有细致的考虑,然后再作出决定。当我出于对您的尊重和信任而询问您时,更希望得到母亲您的肯定。您的每一句“不”,都是对我至高无上的指令,正因为如此,母亲您更应该在每一次使用这个权利时,慎重地考虑,不要轻易地驳回我的建议。总有一天,我会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母亲您却不在身边,如果现在您不让我有更多的尝试,将来我凭什么去应对呢?
母亲啊,请不要轻易对我说“不”。
【阅卷评点】
这是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文章。母亲面对长大的孩子依然轻易地不假思索地说“不”,没有考虑到孩子成长路上的自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一篇说理质朴的作文。作者在晓之以情的同时,动之以理。作者面对母亲的非理性的“轻易”,用“当义工”和“高三进步”的事例,与母亲娓娓“论”来,让人信服。

【例4】(XX•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神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辩证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立意角度】
1.细节。
2.仪表很重要;言行如其人。
3.心灵支配行动,行动是心灵的体现。
4.(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三者有一个即可)善待、尊重等等
5.传承中华美德。
【满分作文
举手投足之间
外公弥留之际,外婆整夜地陪他低声聊天,或者看着他,仿佛时间也静止了。
小时候,我爱去外公家。外公知道好多趣事,外婆的厨艺精湛。每每听外公眉飞色舞地讲完一段,爷孙俩都饿了。于是外公蹑手蹑脚钻进厨房,趁外婆没在,夹几片刚炸好的鸡排,赶忙回来和我分享,像一个小孩子。有几次外公被外婆“人赃并获”,只得被外婆打手。然后我们乖乖地摆好桌子准备开饭,那个时候,真开心。
有时外婆买菜,用了很长时间。外公就急得坐不住了,在窗边不住张望,希望看到外婆的身影。可是当得知外婆是为了买我们爱吃的正宗牛肉,走远路时,外公又喜笑颜开起来。
可是,后来外公,还是去了另一个再也触不到的世界。
第一次没有外公的年夜饭,是在酒店吃的。外婆来了,却不大高兴,原来为大家准备的餐具中少了外公的,可是当服务员送来一张椅子时,外婆却拒绝了,并谢了她。
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著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一种东西,一种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交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喧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阅卷评点】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选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非常生活化,而且渗透了人物情感,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所以文章以情感人。

举手投足之间

  我本风雅。——题记
爷爷是个老党员,祖辈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管教却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很恨他。
出门、回家要和家里人一一道别、问候;吃饭时,家里人没到齐时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夹到什么吃什么,不许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许吃饭说话;睡姿要规矩,两腿并拢,侧卧;坐姿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挺胸;他人讲话不许插嘴,打喷嚏时捂嘴转脸低头……
这么多规矩,悉数如枷锁般缚在我身上,虽然知道大人的教育是为我好,却发现同龄的孩子鲜有遭受与我相似的待遇。更由于爷爷的强硬教导,我不得不从小学会自我克制和恪守纪律,这对于一个淘气爱玩的孩子来说,其实相当痛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条条框框赋予我的,叫做素质和教养。举手投足之间展现的点滴细节,闪耀着人格的光辉。
  于是我总将“请、对不起、谢谢……”挂在嘴边,并由衷地说出口;于是我从不任意打断他人的话而耐心地等对方说完;于是我担任三年的劳动委员,干活时总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于是当老师布置许多作业,同学们唏嘘哀叹时,我默默地记下作业……
  举手投足是一把尺,它是衡量人的内在含金量的标准。含金量高的人,必然,我敢说必然,是一个伟大的人。
  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或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愣是日积月累地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即使是民族振兴这样的小事,也需要我们每一个十三亿分之一认认真真去做。
  我愈发地明白爷爷的良苦用心,也愈发地感谢他,他用严厉的教育告诉我,要做一个秉承中华传统的人,做一个含金量高的人。
  我又何尝不希望像我爷爷一样的人多些,再多些,训导出优秀的一代。让本就风雅高贵的中华之风,代代传下去!
【阅卷评点】
由小见大是本文特点。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个人体验推而广之,想到了名人、伟人成功经验,并感悟到:细节成就伟大的人。由于把爷爷的言传身教和名人、伟人的典型生活细节结合在一起写,避免了抽象说理。语言有特色,流畅之中也有华采展现。
                                                             
【例5】(XX•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和话剧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XX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XX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立意角度】
1.某一种或几种情感。
2.给予理解。
3.爱。
【满分作文
人 之 常 情 
   
地震后的这些天,我一直被深深地感动着。
    地魔发淫威,天府成地狱。家园被毁,钢筋水泥吞噬了无数同胞的生命。看电视报道,看报纸杂志,黑色的沉重压得人难于呼吸;四面八方的眼睛注视着汶川,千万双手伸向汶川。声声汽笛报道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天悯人、扶危济难,是善良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一个姑娘被被困在废墟下,她没有沮丧,没有一丝一毫的绝望。她积蓄足够的力量,不断敲打生命的大门。她说她相信人们一定会来救她的,她的灿烂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告诉每一个人:面对无法预知的灾难,笑是最好的自救。
    “坦然面对,笑对人生”,乐观、坚强,是热爱生命的人们所共有的“人之常情”。
    年青的军官把失去亲人的痛苦,化作与死神赛跑抢救幸存者的动力;泥泞的山路上,他背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向安全的港湾停靠。年轻的女警官把嗷嗷待哺的孩子托付给家人,在瓦砾中抱起战胜了震魔的小生命,甘甜的乳汁绽放了天真的花蕾。“最美丽的警察”,这是人们给她的最好的评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在特定的背景下闪烁着绚丽的光,人性的光芒昭示着最伟大而又最普通的“人之常情”。
    他才只有三岁,在被士兵们高高举起成为又一个奇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伤,但他没有哭,而是一脸郑重地举起还很沉重的右臂,向在场所有的人行了一个不太标准却很严肃的队礼。“敬礼娃娃”以他弱小的身体掀起了吹遍神州的浪潮。“你们辛苦了!”“谢谢全国人们的支持!”是震区鲜红的亮色。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怀感恩之心,做好自己的事,回报社会,是演绎了几千年的“人之常情”。
    年近古稀的总理眼角布满血丝,嘶哑的声音传递着关爱、传递着坚强、传递着国家的信念。手,伤了,“先给重伤员包扎”;头,添了根根白发;彻夜不眠,筹划的是救灾的最佳之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忧天下,恪尽职守,总理用自己的言行为天下的为官者诠释着“官之常情”的理想境界。
    ……
    我深深地感动着。感动之余,我多次问自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该用怎样的笔墨去书写“人之常情”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呢? 
【阅卷评点】
本文的立意给人以惊喜,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其他的作文不同的是,本文选取了格言和名言作为立意的根本,从“人之常情”的角度全面阐述观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成为阅卷教师眼中的奇文之一。
选取的三个格言名句极有代表性,分别从恻隐、报恩、报国三个角度进行论述,展开议论,结尾还采用省略号的形式,给人言未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获得了阅卷老师一致的好评。

【例6】(XX•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XX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XX年大作文“自嘲”、XX年大作文“走与停”、XX年“酸甜苦辣说高考”),XX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XX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XX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立意角度】(以“自然”的第一义项为主)
1.敬畏自然。
2.热爱大自然。
3.面对自然界的灾难。
4.遵循自然规律。
5.环保。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满分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舒爽清晨,炊烟袅袅,呷一口香茗,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清闲午后,云气氤氲,啸一曲轻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在自然中生活,让人超然于物外,进入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之境界。我走进自然,来到一个群山环绕、溪水轻流的世外桃源。
走进这片自然,脚踩在片片磐石上,听那溪流潺潺、泉水叮咚;看着溪水与小石共舞,激起阵阵浪花,飞珠溅玉,似玛瑙、如水晶,形成一个恍惚迷离、令人如醉如痴的世界。这水,宁静了我的心,怡悦着我的情,让我“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停在岸边的湿地,静静地吮吸甘露琼浆。我轻轻地靠近她,她飞起、飞去,和我捉起了迷藏。突然间,一群蝴蝶飞来又飞去,飞向花丛。美丽的花儿,邀来了五彩斑斓的小精灵,花的海洋顿时热闹起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花儿和蝶儿嬉戏着,打闹着,撩拨得我不能自已,于是融入其中,与花蝶共舞。
我摆脱了花蝶的“纠缠”,来到了葱绿的桑树林中,蚕儿正在吐丝,把丝狠狠地缠在自己身上,盼望着化蛹成蝶;一只小蜜蜂撞在了八卦形的蜘蛛网上,用力地挣扎着,蜘蛛不慌不忙地想着怎样享受这顿美餐;树上的鸟儿,双双对对,千般媚态,万种柔情,旁若无人地极力向对方展示;又有那岩石上的竹子,负势竞上,挺拔无比,直插云天;还有那些苍松古柏,如耄耋老翁,讲述着远古的传说……
在这样一个大自然的美丽所在,徜徉其中,观感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我醉了,醉心于辛弃疾的“春在溪头荠菜花”的热闹;醉心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醉心于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超脱。我在想,自然界的万类霜天,热闹也好,静寂也罢;美丽也好,险恶也罢,都以大自然圈定的生存法则存在着,都以自己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生活着。而人类呢,特别是生活在水泥丛林的人们,追名逐利,勾心斗角,活得够累了。应该走入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自己污染的心灵得以净化。
在自然中生活,就是在天然氧吧中呼吸,在原生态世界里徜徉,就能让“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走进自然,在自然中生活,是都市中人洗涤心灵的不二法门,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阅卷评点】
本文由对自然意境的描写过渡到对人生社会的议论和感悟,脉络清晰,文势贯通。语言优美,如行云流水;意境芬芳,使人怡情悦性;感悟哲理,如暮鼓晨钟。文句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极具整齐划一的形式美,颇有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小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极富意蕴的理性思维,使散文有厚重之感。反复把玩之,手有余香;用口含咏之,甘之如饴。
  
【例7】(XX•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xx、xx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灾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个材料作文题目显然是很时新的,紧扣“抗震救灾”。此次轰动全国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灾难,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勇气和决心,此次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催人泪下、激动人心的故事,里面很好地表现了骨肉情、师生爱、军民爱、华夏情、国际情等等,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从中选取适合自己写的立意,穿插叙写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和你内心的感触,切记,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生硬地堆砌材料,泛泛而谈,切忌说大话、空话等。可以写记叙文和散文,若是有好的论点,写议论文也可。总之,这个作文题目容量大、题材多、灵活性大,还是比较好写,但是要写得出彩、打动人心,还得下一番功夫。
【立意角度】
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民族的力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共度难关。
2.生命高于一切;生命的奇迹。
3.感动;感恩。
4.面对灾难;在自然面前;战胜灾难。
5.危难时刻见真情;危难时刻见高尚人格。
6.责任。
【满分作文

牵     手    (陕西)

妈妈,今夜可曾看见月光偷偷溜进我如诗的梦中?爸爸,是你那根笨拙的手指,硌痛了我流淌在岁月中的笑声?
妈妈,我想在天堂里游戏,可我怎么才能飞快地跑进天堂。前方的路太黑太暗,凄迷了我的双眼,我感觉到害怕,在彷徨无措中,我听不到你温柔的呼吸,我感觉不到你温润如玉的手指。妈妈,是哪朵丁香伫立在我的窗前?让我忧郁的梦中涛声起伏。妈妈,我记得你的绺绺秀发,那发丝是留在水墨江南里的一段思念,是你如瀑布般倾泻下的一汪碧水柔情;不是韶光易逝的年华,不是弹指红颜的青春,在通往天堂的无期之旅中,你的青丝是缠绕我最后的热爱。
爸爸,我还能听到你的故事吗?你的声音好美,就像那克莱德曼指尖流过的琴声,就像月光挥洒下柔肠百转的亲吻,可是你的胡子扎疼了我的脸,我哭了。我记得你讲蒹葭,你说那是《诗经》中蹁跹起舞而出的美女,像你刚满三个月的小女儿一样;你说蒹葭独立水湄寒秋,听关关鸠鸣,可我怎么突然觉得那是秋水般一阕古典的归梦。灯火已远,流星已近,那一抹淡淡斜阳躲在哪片云下?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
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
孩子,你走得好快,妈妈还抱着你三月的温床,妈妈还在不停地为你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妈妈知道你不会再听《小燕子》了,可妈妈怎么还在唱?为什么?
孩子,你本来就是天堂的仙子,却不幸落入凡间的灾难。三月的柳絮不飞,因为春风恨你;三月的桃花不开,因为芳华妒你。于是你又回到天堂,你的身边有小朋友陪着,对吗?去天堂的路好黑,妈妈的目光照不亮你的前方。你走得太快,妈妈还没来得及吻你最后一次。
思汝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妈妈想你。
孩子,爸爸再也不会用胡子扎你的小脸,爸爸天天给你讲故事,行吗?你会听到吗?爸爸给你讲静立海棠花旁如海棠般遗世独立的黛玉;爸爸给你讲李清照的点绛唇歌;讲“一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老臣心”的史可法;讲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的岳阳楼。
可爸爸知道你再也听不到了,你在地动山摇中飞去了,爸爸还要讲,山里的老爷爷,他说……
他说什么呀,爸爸,妈妈?
孩子,来世再牵住我们的手!
【阅卷评点】
实在难以相信考场上会产生这样一篇充满文学韵味,同时又饱含作者深情的佳作!作者以一个三个月的女儿与父母对话的方式展开叙述。先以充满了古典韵味的“玉”“丁香”“青丝”“水墨”等诸多意象抒写对妈妈的爱恋,再通过怀念爸爸故事中的“蒹葭”“鸠鸣”“秋水”来表现对爸爸的敬爱。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听你们讲夕阳下过去的事情”将自己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高潮,同时又做一小结。然后,作者以妈妈的口吻点出三个细节:抱着三月的温床,不停地搓洗已经干净的尿布,还在唱女儿不会听到的歌谣。这三个似乎有点神经质的行为细节真实表现出母亲失去女儿之后的极度悲伤,读来令人落泪。第三部分,写爸爸对女儿的思念。有后悔,再也不会用胡子扎女儿的小脸了;有遗憾,太多文学的美好还没有来得及和女儿分享。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章的结尾,女儿与爸爸的一问一答之间,让我们不得不相信灵魂可以永存!谁说阴阳两隔!有真挚的爱,我们会生死相依!

青山一道同风雨 (广西)
  
 “轻轻地握着你的手,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5月19日整个曾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厉的防空警报中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州上下,同此国殇。
然而国殇里是一场悲剧,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很久之前,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中这么写道:“青山一路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无法阻隔我们同舟风雨的携手,地域也不会隐没了团结的民族头上那一轮共同的月。
一个人,一丝希望,一颗坚定的心。当救援队在汶川大地震的废墟下救出已被困了百余小时的乐刘会,在场的人激动地哭了,而她却没有哭。“我相信有人会来救我的,一定会,我相信你们!”弱女子哭了,紧紧接着救援员的手,一双手和十几双手紧紧地交握,这是一个灾民和她的救命恩人最质朴也最真诚的团聚。
五千米的高空有多高?问起参加救援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会告诉你,5千米是我们能否拉住受灾人民的手的距离,不顾乌云,快速跳在这里,这是一次乡民与国家间最动人的团聚。
海洋曾把世界割裂成对立的区域,而今天的海洋不再阻断世界的爱心汇聚在一起。这爱心来自东邻日本每个便利店前的捐款箱,来自大洋彼岸美国遍及各州的慈善机构,来自大陆两岸那些并不富裕的亚非国家一笔笔友谊的捐款。中国和世界因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分歧在灾难面前湮没成沙,随着飞机和航船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的中国而来,这是全世界和各个国家的人心最盛大的团聚。
怆然的灾难,古来有之。然而历史由古而今谁可曾见过这般振奋人心、撼天动地的团结?《史记》有云:民与民同心,则家安之;君与民同心,则国兴之。在今天,这是人民与人民,人民与国家,国家与世界的携手,何愁家不安,何愁国不兴?
青山一道,我们同历风雨,团聚一处。而将五洲四海的人们集汇在一起的纽带,也许,是这样的期望: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编者按:王昌龄《送柴侍御》中原句是:“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阅卷评点】
文章符合题意,选典型的事例,层层深入论证。材料新鲜丰富,构思新巧,见解新颖,语言流畅。融现代歌词、古代诗文、现实场景于一炉,富有文采,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书写美,视野开阔,意境高远,思想深刻。

                 多 难 兴 邦  (河北)

    xx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郑重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心里。
多难兴邦。我们无法避免灾难,然而我们却能以坚定的态度在灾难中寻找力量。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勾践退守会稽山上。在亡国的巨大灾难中,勾践和他的子民却找到了力量,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在灾难的阴影中寻找光明,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灾难使越国的君民上下齐心协力,励精图治,整个越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要雪耻!于是,战事临近,父劝子,妇劝夫,整个国家有了强大的凝聚力。灾难后带给人的力量气撼山河。
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上受尽苦难艰辛,没有居住地的以色列民族被迫迁居欧洲,散居各国。受尽歧视和屈辱的犹太人竟在二战中惨遭屠杀。一个伤痕累累的民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没有退缩屈服,却迸发出了强大的力量。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无理,但犹太民族在灾难后的顽强与抗争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中凝聚的力量可以兴邦。
我们不能选择逃避灾难,却可以选择顽强的面对。在灾难中,民族得以成长,祖国的脊梁得以刚强,民众的美德得以发扬。
多难兴邦,却应以民为本。灾难面前,人民的成长就是邦的兴旺!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点被无限放大,爱的光芒直射牛斗!从1998年洪水,世纪之初的“非典”,直到今年初的冰雪灾害和五月的地震。我们的内心被一次次感动着、震动着。从解放军战士、医生护士,到身边的陌生人、朋友甚至自己,我们却看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经受着一次次灾难的洗礼,我们的民众也变得坚强。灾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在增长。涓涓水流汇成爱心的江河,每一个民众的成长、坚强换来了民族的兴旺昌盛。
成长是痛苦的,却是必须的,一个民族的成长也要付出痛苦的代价。灾难过去,更需要民族长久的思考,从灾难中有所感悟,在灾难中焕发的精神要持久的弘扬,在灾难中闪亮的人生光芒要永恒的发光,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多难兴邦,中国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愿华夏儿女能在灾难中汲取力量,成长壮大,因为我们的成长就是壮大的希望。历史会记住灾难,历史会永久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多难兴邦!
【阅卷评点】
初读此文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激情澎湃的力量,多难兴邦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能够自如的驾驭自己的观点并围绕观点准确选择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汶川地震带给中华民族的应该是深刻的思考,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各级官员,每一个公民,而这种思考应该在痛定思痛的时候。这位考生在考场上依据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提炼出“多难兴邦”这个观点,说明其有深刻的思考,有很强的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可以说他是在以审视的目光在认识材料。
如果从材料本身入手分析,本文并非直扣主题,但是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多难兴邦”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行文中处处从民族凝聚力的角度阐述问题,这就准确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国家领导人还是军民,所作所为体现出的不就是一个民族在面对灾难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吗?材料只是思想的触发点,任何在灾难中体现出的“真善美”思想都是符合论题的。因此可以说虽然并非直扣主题,但是并非完美的亮相由于完美的转身而取得完美的效果。
如果苛责一点,开头一段,意犹未尽,第二段材料叙述稍显啰唆,第五段有偷换主题之嫌,但是作者还是通过举例分析把即将转向的车头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但这些微瑕不掩大美。

【例8】(XX•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立意角度】
1.事与愿违,有时候好心也能造成不好的效果。
2.尊重自然界规律,不要人为地横加干涉。
3.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
4.帮助人要了解其实际需求,不能想当然。
5.不知者不怪,施救者善良之心可赞。
【满分作文
规  则
  
世界始于洪荒,始于懵懂。混沌之初,万物俱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也始于此,亿万年的岁月,沧海桑田不过弹指之间,世事变迁,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却蕴含规律,让世界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着,在看似无拘无束的世界中,自然的规则以一种无形的张力约束着事物。看不到,抓不住,却不可突破。这是生存的基本法则。
生命的起始终止,日月的更替,河流的奔腾,花朵的绽放凋落,都由无法抗衡的规律来决定,这种规则造就一种平衡。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天然的准则,它传达着一种信息,它维持着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规律,也许包含着残忍、血腥的杀戮,包含着野蛮的占有,但存在于这些表象之下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自然中一系列的食物链、食物网,告诉我们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道理。这看似残酷又无人道的结论都是使生命亘古流传的真理!
一只小海龟的侦查看似是一个生命的渴望,殊不知,这是对隐藏于千万个沙穴下的生命的保障!那个帮助它的好心人也许不知道,他的这一善举,这小小的一挥手,却破坏了海龟之间的生存的维系,这层屏障如此单薄而脆弱,也许挥手之后的结果是对这一种群的极大危害。不干预自然法则,应当是人类对自然地承诺,那些恶意、乱砍乱伐、围湖造田的举动深深地破坏甚至阻断了自然的法则。平衡的破坏已让人类饱受其苦。应当及早醒悟,我们与世界,与自然的链接。清醒地认识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否正在为一场灾难而推波助澜?
曾有报道称,有些奔赴西藏的摄影师为了拍到珍稀动物藏羚羊奔跑的画面,人为地惊吓,驱逐它们。而这样做的背面却使得许多怀孕的母藏羚羊因此而流产,使得这珍贵的种群更加脆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剥夺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干扰了它们生活的平衡!
自然,有其自身的法则蕴于其中,人类也是世界生命的一环,我们应当遵守这一规则。也许,那怜悯的一挥手带来的是更多的灾难;也许,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并非是冷漠,而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意和对这天然法则的恪守。
【阅卷评点】
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深奥而又浅显,即人类必须遵守自然的法则。这或许是这道作文题材料最初的本意。考生深刻理解了材料,用富于哲理的语言来诠释蕴含其中的寓意。读着这些优美流畅的话语,你会觉得考生的思想是深邃美丽的,思维是开阔灵动的,表达是颇具启发性的。他自始至终扣住了题旨,用无可争议的作文“规则”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同。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
  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南太平洋的小岛幼龟,只有经老鹰不断地啄食,在竞争中得以生存。而没有丝毫苦难意识的龟群,终将成为雄鹰的腹中之食。没有经过流水冲蚀的卵石,不会发出夺目的光彩;没有经过风雨洗礼的树木,不会在风雨中愈益苍翠;没有经过苦难洗礼的人类,不会在自然面前更加挺拔。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虽遭贬于此,遇事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注)。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放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接受错误信息的幼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争先恐后地涌向海滩,等待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对于一个人来说,经过思考,再作出决定,才是智者。法国作家帕斯卡尔在他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中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古有言:三思而后行,充分地思考,才能扫清行进之中的障碍。庞涓未经深思,轻信孙膑所设之计,才有了“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的遗憾;司马懿未经熟虑,轻信孔明空城之计,才有了拥有重兵而致大败的千古遗恨。而正因为有了多次思考,敢于否定前人,才有了倘给阿基米德一根杠杆,他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佳话,才有了给卡文迪许一杆巨称,他可以称出地球质量的传奇。
  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即使是年幼的龟,也可以在危难时刻缩回去,重新审视世界。作为有成熟心智的人类,更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即使有苦有难,也可以进过思考,找寻出路。坚信,我是自己的主宰,虽然失望,但不绝望。
  晋朝时代黑暗,朝廷腐败,却自有“竹林七贤”在一片乱世之中吟唱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于是有了嵇康的竹林打铁,广陵绝唱,有了阮籍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喟叹,有了刘伶抱槛而舞,把盏而歌的轻狂。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有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编者注:苏东坡《致李常书》:“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生死之际。……虽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
【阅卷评点】
   这篇文章的题目比较新颖,有几许新意,吸引了阅卷者的眼球。文章开头用著名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引出“我们心中的‘三间小屋’”:一曰盛放苦难,二曰盛放思想,三曰盛放自己。而这三点都没有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考生总是有意识地把它们与材料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联系是有道理的,绝非胡拉乱扯,毫不着调。由于作文题材料的立意是开放的,因而对材料进行思考的角度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位考生在对材料意义的挖掘上,显示了较好的发现能力、选择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9】(XX•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此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立意角度】
1.好奇心是摆脱平庸、实现创新的条件。
2.好奇心要有限度,不能过于“猎奇”。
3.好奇心是挑战传统的有力武器。
4.不但要有好奇心,还要有耐心,耐心是好奇心收获成功的保证。
5.童年时对事物好奇的趣事。
【满分作文

                好 奇 心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只听见丝丝裂响在我的周身回荡……
景德名瓷
德高望重的老师傅正一板一眼地给他新收的徒弟们授课。
  那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滑过我的腰际,画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老师傅凝神,对他的徒弟们道,这必将是景德镇最美的一件瓷器。
接着,那沧桑而有力的手颤颤巍巍地在我光滑的周身上刻下斑驳的纹案。如游龙走笔一般,矫健而又苍劲。
一名年幼的孩子正趴在窗口好奇地盯着我。我朝他微笑。马上我将进入那炉窖接受炉火的重重考验,而我的美丽也将令人惊赞不已。
好奇开窑
我被放进了那黑色的巨大炉窖中等待着烈火的焚烧。然而,我不畏惧,美丽的背后一定会有付出。我的命运就是这重重烈火的煅炼,我流泪……
这一切都被那名年幼的孩子尽收眼底。他好奇地扭过头,望着我流着泪却坚毅的背影,眉头皱着,悲哀地目送我进入了炉窑。
他应该在好奇为何连陶器也会哭泣。我断定,他看见了我流下的泪水。一滴又一滴地在这闷热难耐的炉窑中,一点又一点地蒸腾又蒸腾,在我的眼中结成一缕薄薄的茧。
孩童受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在一个四下无人的午后悄悄地打开了这扇被重重炉火烧炙的铁门。
开窑的那一瞬,金光四起。狂野的火舌吐着流泻出来,在午后的沁凉的清风中慢慢平息了怒火。
孩童惊奇地瞪大了眼睛,“陶瓷哭了!”他大声喊道,童稚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庄镇。
美丽积淀
那一瞬,我听见丝丝缕缕的裂响在我周身响起,听见老师傅生气地拂袖而去:“顽童,你的好奇误了它的美!”而后,是孩童的辩解,“陶瓷哭了。”然后的然后,我慢慢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世界上第一件薄丝云缕裂纹陶器便诞生了。
人们惊奇于我的美丽。那交错分布的裂纹,如丝如缕,纵横阡陌,如同肆意流过的泪痕那般清晰可见。
我微笑,在阳光下展现我晶莹剔透、水润明净般温润的身躯。我感谢那孩童的好奇心,是他的理解,他的单纯,他的好奇,成就了我今世的惊叹!
在一阵惊喜与称赞声中,我闭上眼睛。历经了千年,在这森然寂寞的博物馆中延续着千年以前的梦。梦中一名孩童悄悄地打开窑门,看见我微笑的嘴角后惊呼。我望见他纯澈的眼眸,那里灵动着两个字——好奇。
【阅卷评点】
此文起笔便是“诗”,便是“传奇”。孩童的眼睛里先是“好奇”,接着是“悲哀”,他终于义无返顾地去抢救在熊熊炉火中“流泪”的陶瓷,纯净而苍茫的同情心使他从心灵深处迸发出一声呼喊:“陶瓷哭了!”殊不知,正是这种童稚的莽撞和义举成就了绝世之美!很有哲理。全文让陶瓷的“泪珠”与孩童的“眼睛”相互映照,烈焰腾腾的“太阳”与冰清玉洁的“月亮”在生命的瞬间,在历史的时空中实现了灵犀互启的对话,令人心旌摇曳,欣赏到一幕创造美丽的梦幻般的诗剧。这是XX年江苏高考作文的拔尖之作。

【例10】(XX•北京卷)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老师让学生们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们各抒己见:
    观点一,看起来到了极限,其实还有很大空间
  观点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顺序,应该先放沙子
  观点三,对,分量重的事应该先做,比如大的石块应该先放进去
  观点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思路点拨】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挥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到这一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似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立意角度】
1.学会统筹。
2.做事要处理好先后顺序。
3.重视思考,做事要动脑筋。
4.充分了解事物的特征。
5.极限;挖掘潜力。
【满分作文
月出青云,临风书雪

献之勤练书法已经五个春秋了,他从书房走到院里,又从院里走回书房,院子里春风不知何时吹过,柳枝已经悄悄抽出嫩绿的新芽。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纸上是一个新写的“大”字。
    墨汁是新磨的,圆润黑亮;字写得五分遒劲,五分柔媚,似乎充满了天地间的灵气,把春色全部注入其中。
    献之再次欣赏手中的那个字,终于长长出了口气,昂起头,挺起胸,满怀春风地敲起了父亲的门。
    羲之端详着儿子的字,一句话没有说,顺手在案桌上提起笔,稍稍润了墨,在“大”字底下重重加了一点。
    献之见父亲并不作任何评语,狐疑不解,只得跨过内堂,敲起了母亲的门。
    “我儿练了几年书,只有一点像羲之啊。”
   ………
    不知不觉,柳枝长长的,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的绿色。
    字写得六分遒劲,四分柔媚。献之心中的火苗在上窜,他不能忍受父亲的沉默,母亲的谬赞,他整日整夜呆在书房里,附近的水池早已成了酱缸,光是用坏的笔就堆了三尺高。
    他相信自己这次的字已经炉火纯青了。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还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
    大雁南归,风扫落叶,柳树绿意虽浓,却似乎有些憔悴了。
    字写得四分遒劲,六分柔媚。献之的右手长了一层厚厚的茧,他心中熊熊旺火升腾,悬腕提笔,用尽全身的气力写出了这个眉飞色舞、气吞山河的“大”字。
羲之还是一句话没说,重重点了一点。
    母亲继续赞叹着,赞许的眼光仍是停留在那个点上。
    ……
    雪花飞舞,炉火正红,不知不觉又过了五年。
    献之的手还在挥毫,可他已经不再写那个“大”了,他写的是“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青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五分遒劲,五分柔媚,还有十分潇洒开朗。
    羲之抬起头来,端详着自己的第七个儿子。他记得小时候的献之练字时,自己曾在后面拽他的笔,结果没有拉动,当时自己就预言“此儿以后当有大名”,没想到当年的预言如今成了真言。
    羲之若有所思地说:“好,很好!”
    献之的手没有举向空中,而是垂了下来,恭敬地侍立着。
如果是五年前,献之也许会得意地高呼自己的成就,现在,他终于明白自己和书法之间的距离了。
【阅卷评点】
本文借助想象构思成文,编造了王羲之的故事蕴涵题目的寓意,可谓思维开阔,领悟能力很强,独特的想象,流畅的语言,构成了本文独特的创新意识,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几个片段顺连成一片,思维跳跃,动感十足。
语言表达显得准确,对王羲之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绘较为成功,实是考场不可多得的佳文。
生命的意义

一个杯子,一块石头,一些沙子,一些水,这是什么?如果你是化学家,也许你会告诉,他们的结构,他们的成分;如果你是物理学家,也许你就会告诉我,他们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物理现象;如果你是哲学家,也许你又会告诉我很多的道理。而我呢,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认为这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大的杯子,当我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杯子里空空如也,当我们慢慢地成长,父母、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社会、国家不断地给予我们时,我们的杯子便开始有了很多的东西,爱、财富、荣誉等等。这里最大的最重的,莫过于“爱”,这个爱包含了生活太多的内容,小时候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而我们成长后,又有很多人给予我们爱,我们成家立业,有了更多的爱。当我们为人父母,我们又会给予孩子们爱,同时也会给予周边的朋友、同事们很多的友情,这也是一种爱。
特别是,当5•12大地震来临之后,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我们再次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大爱无边。当看到我们的解放军和警察、搜救人员、志愿者们日夜奋斗,为了哪怕一丝的希望,都要付出百倍努力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时,当为了学生、为了亲人、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有生的希望时,有很多人宁可让自己去承受死亡的威胁,也要奋不顾身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每一个中国人都伸出援手,献出自己的爱心时。我深深地明白了,生命的意义。面对着这样的大地震时,也许我们会丢失很多,但是只要人间有爱,我们的杯子就会是满满的,我们的生活就是充实的,一切就能够重来,我们也必将重建家园,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反思我们平时的生活,日复一日的忙碌、奔波,有时候为了生活中一点点的财富和荣誉而绞尽脑汁时,我们是不是把一些事情弄错了呢。
也许,你的财富会增加,也许你有令人羡慕的荣誉和名利,但是你的杯子中是不是早已经缺失了生活中最应该有的“爱”了呢,当你财富、荣誉的增加,而占据了本该属于爱的位置,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注定是空洞、残缺的人生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我们又一次从生活的安逸中警醒,让我们再一次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中最沉甸甸的东西,我们是不是也该看看自己的杯子,到底还有什么了呢,是不是该清理出去一些,加入一些了呢。
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在这取舍之间,就是在这杯中杯外吧。
【阅卷评点】
生命的意义是在取舍之间,这是本文传达的主题。作者从地震的主题之中显现出来的生命意义,有爱、财富、荣誉等等,其中爱的表现更为突出,于是,作者的落笔自然从爱起步,指出爱才是生命意义的全部内涵。
文章多次使用反问句式,在对比之中凸显主题,使得表达的重心始终围绕爱的主题,另外,作者始终能够紧密联系材料,从材料的寓意之中生发联想,成为本文最大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教案   语文   高中语文   高三语文   多难兴邦   立意   外公   好奇心   外婆   灾难   题目   自然   生命   专题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